首页 > 健康养生

茯神的功效与作用

健康养生 2023-07-09 02:06:01
生活中,很多小伙伴不知道茯神的功效与作用,今天小编针对这个问题做了这篇文章,详细内容我们来看一下。

茯神的功效与作用

性平;味甘淡;归心、脾经。

具有宁心安神、利水的功效。治疗心悸、健忘、失眠、癫痫和排尿困难。

禁止肾虚小便不利或小便不畅,虚寒滑者慎用。

茯苓是一种天然松根,位于多孔菌科茯苓菌核中间(即“茯苓神木”)的白色部分。药用部分是干燥的菌核。

采收贮藏:取茯苓,切下白茯苓后,挑选茯苓中间根部疏松者,去杂晒干。

沈复,又名伏神木,具有宁心、安神、利尿的功效。沈复主要用于治疗排尿困难、心悸、失眠、健忘等。肾虚尿痛、虚寒遗精者慎用沈复。

茯神的功效与作用

(一)沈复的角色

镇静作用。

实验动物喂食茯苓10-20g/kg后,进入安静、困倦状态,但无睡眠现象。苯甲酸钠和咖啡因兴奋的小鼠,腹腔注射5 g/kg的扶正汤即可镇静,镇静率为90%,镇静指数为3.11;若给胃20 g/kg,镇静率为85.7%,镇静指数为1.64。

抑制肿瘤。

茯苓的结构是β(1-6)吡喃葡萄糖苷的支链。当支链被切断变成简单的β-(1-3)葡聚糖(即茯苓多糖)时,对肉瘤180的抑制率达到98.88%。

养心安神。

沈复味甘淡,性平微温,入心经,养心安神。如《药意》说:“人戴之,心热,虚则寒。如果怕气虚、心烦意乱、惊恐、迷茫、疲倦、健忘,就要温补心神,否则不行。”失眠、癫痫、健忘等症状常使用本品治疗。

利尿消肿。

治疗水肿。肺、脾、肾和三焦负责调节人体的水和液体代谢。肺主水通道的疏通和津液的运用;脾主津液;肾阳掌管水的蒸发;三交是水-液交流的方式。如果其中一种(或多种)气化功能异常,水液代谢就会受到干扰,导致水液停滞,水肿。治沈复味甘,性温,利水不伤气,故以治为主,又因其有健脾之功,脾弱运迟。比较适合湿了就停止蓄水的人,因为有标本兼治的效果。

补虚治劳。

味甘,性温,入心脾经,补心脾,治虚损。心脾两虚多因久病失调,或劳神思虑,或慢性出血所致。症见心悸、失眠多梦、头晕健忘、面色萎黄、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神疲乏力,或皮下出血、舌淡脉细。治疗要益气健脾,养血安神。沈复有这种效果,所以可以投入使用。

治疗风眩、风虚、乏力、口干。停止恐惧,生气,忘记。快乐,聪明,有灵性。

主惊风癫痫,安神补疲;主心下急性疼痛、饱胀,对小肠不利。治心虚气短,健脾温补。

(二)茯苓的功效

【性味】甘淡,性平。

不录:“平。"

药性理论:“味甘无毒。"

药物含义:“味甘淡,性微温。"

【归经】入心脾经。

药物含义:“入心脾。"

本草经典解释:“入太阴肺经,足尹达脾经。"

基本药物及配药:“入心经,入肝经。"

主治:宁心安神,利尿。治疗心悸、健忘、失眠、癫痫和排尿困难。

不录:“治风头晕,风虚,乏力,口干。停止恐惧,生气,忘记。快乐,聪明,有灵性。"

药性理论:“主惊风癫痫,安神补疲;主心下急性疼痛、饱胀,对小肠不利。"

本草回春:“治心虚气短,健脾温补。"

【用法用量】内服:煎服,3-5元;还是进了药丸,散了。

[各种说法]

纲目:神农本草不再讲茯苓,名医别禄开始加茯苓,但适应症相同。后人一定要用茯苓治疗心脏病,所以解谷章说风眩心脏病离不开茯苓,但茯苓并没有治好心脏病。

《本草经》:沈复天生木心,与傅凌不同。别录叫傅申平。总之,它的气味和性质应该是茯苓的一种,茯苓多用于脾肾,茯苓多用于心脏。

“药意”:身体较重的沈复,再胆小也可以,性温补虚。补充可以削弱。戴仁说,心热,虚则寒。如果心气虚怯,心神涣散,心神恍惚,心神健忘,就要温养心神。

《别录》:治风眩、风虚、过劳、口干。停止恐惧,生气,忘记。快乐,聪明,有灵性。

《药性理论》:治癫痫,安神,补疲劳;主心下急性疼痛、饱胀,对小肠不利。

《本草返老还童》:治心虚气短,健脾利湿。

茯苓和茯苓的区别

[生药材的鉴别]

茯苓的干菌核和茯苓一样,只是有一根松根贯穿其中。大部分货物已被切成方形薄片,坚实,粉质,切面松根褐色,表面有环状纹理(年轮)。最好是肉厚根小的松的。

《本草舒舒》说:“沈复生而夺木之心,与沈复不同。”还说“茯苓多用于脾肾,茯苓多用于心脏。”这就是茯苓善于利湿利尿;沈复擅长安抚人心,安神定志。

茯苓:

它是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大部分寄生在赤松或马尾松的根部。甜、淡、平。心脾肾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和中、宁心安神的作用。适用于水肿、少尿、痰饮眩晕、脾虚食少、便溏带下、心脾两虚、焦虑心悸、失眠等症。

沈复:

它是一个正方形,是茯苓菌核中间有松根(即“茯苓木”)的白色部分。性味与茯苓相同,但茯苓多用于脾肾,茯苓多用于心脏。具有宁心安神的作用,专门用于心神不安、健忘、惊悸、失眠等症。用量为6-9克。茯苓也有利尿作用,但比茯苓皮弱。

茯苓皮:

紫球藻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皮。茯苓加工时,将茯苓的紫皮切下,阴干或晒干,器身柔软、松散,稍有弹性。性味与茯苓相同。专门用来滋润皮肤,多用于皮肤水肿。用量为15-30克。常与陈皮、五加皮、桑白皮同用,方剂为五皮饮,是治疗皮肤浮肿、胸腹胀满、小便不利的名方。

茯苓的临床应用

治心,恍惚;

茯苓(去皮)二两,沉香一半。而对于细粉、炼蜜丸、赤小豆等。每次服30粒,饭后服人参汤。(《101选方》朱雀丸)

治心虚,气血不足,心神不定,目瞪口呆,坐立不安;

人参(去芦头)、茯苓(去木)、黄芪(蜜炙)、熟地黄(洗净焙干)、当归(洗净焙干)、酸枣仁(去皮炒干)、朱砂(不要研末,一半入药,一半做衣服)。上半部分均分为细粉,炼蜜为丸,大如梧桐树。每次服30粒,煎人参汤。(《杨家藏方》妇神丸)

治疗疲劳、烦躁、失眠;

茯苓(去木)、人参各一两,酸枣仁(炒、去皮、不磨)五两。粗筛三味。每次服三钱毕,取一杯水,加半分姜,捣碎,煎至七分熟,空腹服用,每日两夜。(《盛济宗录》沈复唐)

治疗精神恍惚、心烦意乱、心神不宁或恐慌:

茯苓(一两)石膏(研。二两)龙牙(二两)麦冬(去心。一个半)黄芪(一两)甘草(炒。半两)石菖蒲(一两)人参(芦苇除去。一两)防风(三分)远志(去心。半两)。每次取四块钱,取一杯水,加半分姜,三片枣,煎至六分熟,随时服用。

[兼容性应用程序]

茯苓:茯苓和茯苓合二为一。比如《本草纲目》说:“神农本草不再讲茯苓,名医别禄开始加茯苓,但适应症相同。后世须用茯苓治心脏病,故解谷章说风眩心脏病离不开茯苓,但茯苓并未治好心脏病。”沈复生来就有木,意思是取木助火。沈复常用于脾肾,而沈复用于心脏,需要使用。健脾益气,利水消肿,还能宁心安神,可用于治疗心悸、少气懒言、夜寐不安,有很多好的效果。

用合欢花:可治阴虚血少,心神不宁,忧郁失眠,多梦易醒。合欢花,味甘之品,可解郁、安神。例如,《四川中医志》说:“它能调和心神...缓解抑郁,治心虚失眠。”沈复性微温,味甘,养血宁心。比如《药性论》里说“安神补疲”。两药合用,药效温和,气血兼顾,起到养血解郁、宁心安神的作用。

园艺:除扰神经外,适用于血虚阴虚、热扰神、热盗汗、失眠多梦、心悸怔忡等证。栀子味苦性寒,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善入心经,善清心邪气,除烦解郁;沈复性温,养血益气,宁心安神,性重,可除恐烦。两味药合用,一甘一苦,一温一寒,补心降火,标本兼治,调寒温,是治疗血虚阴虚不安的奇品。

用白芍:肝藏血,心主血,肝主喜,心藏神。血虚、肝木亏损、精神不健康可导致肝气郁结、烦躁不安、焦虑、恍惚和失眠。芍药性味酸于肝,长于养血柔肝,使肝体得到滋养,肝能正常使用,从而达到肝气。沈复肯入心,善于益气养血,养心相服,益气养血,柔肝益心,宁心安神,和心养肝,使人心情愉快,无忧无虑。

配桂枝:利尿除湿。一般来说,水湿为患,多归咎于中焦脾土。岭枝香助阳。甘温,善散阴霾之邪,甘淡养神,健脾养土,养而不苛,利而不猛,治湿之源。两药合用,桂枝的茯苓不刊,专治化气利水,茯苓的桂枝升阳祛湿,大大增加了利水祛湿的功效,正好符合《金匮要略》中“痰饮”的含义:“痰饮之病,宜温药而治”。

茯苓的食用方法

沈复汤

【功能和适应症】

待风晕,屋转吐,人声鼎沸。

[方剂1]茯苓、独活、黄芪、远志、防风、生姜、甘草、人参、当归、当归。

【用法】取一桶两升的涝水,煮三升,分五次服,日夜如此。

【节选】方明贤写的《一剂妙方》

[处方2]茯苓、独活12g、黄芪、远志、防风15g、生姜9g、甘草、人参、当归、牡蛎、白术、肉苁蓉、附子各6g。

【用法】奉十三味,叹。用1.2升水煮沸600毫升。每次服用100ml,昼夜服用。

【节选】卷十三:备急用。

宁心定破沈复汤

【成分】人参2元、当归(酒洗)2元、生地2元、川芎1元、黄芪1元、白术1元、酸枣仁1元、柏子仁1元、茯苓1元、益智仁1元、麦冬1元。

【方剂来源】胎生心法。

【处方适应症】产后肿块疼痛已止,属无稽之谈。

【用法用量】加入大枣2枚,建莲肉8片(去心),龙眼肉8分,水煎。

妙香沈复汤

材料:

酸枣仁12g,茯苓10g,瘦猪肉50g,鸡蛋1个,生粉20g,菜胆100g,酱油10g,葱10g,姜5g,盐5g,植物油50g。

练习:

(1)茯苓、酸枣仁去杂,猪瘦肉洗净,切片,白菜胆洗净,切成4cm段,葱切段,姜切丝。

(2)将茯苓、酸枣仁放入焖杯中,加水50毫升,中火煎25分钟,去渣留汁备用。

(3)将猪肉放入碗中,加入生粉、药汁、鸡蛋、盐、酱油、姜、葱,搅拌至稠状。

(4)锅大火加热,放入植物油,待六分熟时,放入姜、葱爆香,加入汤600毫升,烧开,放入猪肉煮熟,放入菜胆,切去原料。吃法:每天一次,随餐。功效:补气血,宁心安神,行气疏肝,冠心病心肝失调,多梦者食用。


标签: 作用   功效

生活百科 饮食百科 健康养生 美容减肥 自然百科 科普大全 文化常识
Copyright 百科网 备案号:冀ICP备2022029337号-3本站图文信息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大家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