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暖宝宝原理 暖宝宝的工作原理

健康养生 2023-08-27 04:02:01
生活过程中,小伙伴们是不是经常遇到一些很困惑的问题,比如我们今天要说的暖宝宝原理这个问题,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其实很简单,下面可以跟着小编来具体了解一下吧。

暖宝宝原理 暖宝宝的工作原理

一、暖宝宝的发展历程

上世纪70年代的日本,有人根据化学知识发明了暖贴。不用火、电、水或其他能源,撕开外袋即可发热,可持续8-18小时左右(平均温度52℃),故称暖身宝,也叫取暖袋(方便泡炉)。如今,它已经成为日本现代生活的必需品。冬天在户外时,可防止肌肉过于寒冷和紧张,防止手部冻伤,预防感冒,或缓解腰痛、腿痛、肩痛等生理疼痛。因为不用火,小孩和老人都可以放心使用。

中国早期的温糊产品,大部分是贸易商从日本进口的。随着国内市场需求的增加,巨大的利润空间和较低的政策壁垒吸引了众多本土企业进入暖贴行业。越来越多的厂商将目光投向了生产暖贴的市场。2006年,大部分厂家开始生产销售暖贴。由于厂家众多,一些厂家被其销量大所诱惑,大量生产暖贴。随着国内市场暖贴销售的热潮,很多厂家在利益的驱使下,导致市场上暖贴质量良莠不齐。

二、暖宝宝的工作原理

暖宝宝发热的基本原理:暖宝宝发热材料主要由铁粉、活性炭、蛭石、水、盐等材料组成。添加相关成分可以增加远红外功能、负离子功能和药用功能。

暖贴用的内袋是一种涂在无纺布上的透气膜。它以PE为载体,通过特殊工艺使透气膜形成独特的微孔结构。这些薄膜表面高密度的特殊结构可以像皮肤一样呼吸。从而使加热袋内袋中的加热材料与内袋的两个表面能够均匀地吸附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温暖的补丁。透气膜的透气性均匀性决定了产品的稳定性,如加热温度和保持时间。

暖宝宝的反应原理是利用原电池加快氧化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为了让温度持续更久,产品采用矿物材料蛭石保暖。因为产品在使用前不能发生反应,所以袋子材料应该很特殊,由原料层、明胶层和无纺布袋组成。无纺布袋由微孔透气膜制成。它还必须有一个传统的密封外袋明胶层。使用时,去掉外袋,使内袋(无纺布袋)暴露在空气中,空气中的氧气通过透气膜进入内部。放热的时间和温度由透气膜的透氧率控制。如果氧气渗透太快,热量一下子释放出来,可能会灼伤皮肤。如果氧气渗透得太慢,就不会有温度。使用后为深棕色固体,含有碳粉、NaCl固体、Fe2O3固体和镁铝盐。

三、暖宝宝的作用及注意事项

暖宝宝发烧贴功能

一敷即热,能迅速热敷,消肿止痛,活血化瘀,广泛适用于各种怕冷症。

1.能快速缓解和消除各种寒战带来的疼痛。是关节炎、肩周炎、腰腿痛、风湿类风湿、四肢发冷、患处冷痛患者的即食产品。

2、散寒保暖,促进人体微循环,对手足冻伤、骨伤、肌肉损伤等症状有很好的消肿止痛作用。

3、促进经络畅通,热敷相关穴位,消除胃寒不适、经血不通等症状,有活血化瘀的功效。

4.冬季更换厚重的棉衣,为人体提供温度保护。

需要注意的事项

1.在使用电热毯等取暖电器时,不要使用暖贴。睡觉不要用暖贴。

2.避免长时间在身体同一位置使用,随时观察皮肤状况,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低温灼伤。(低温烧伤“低温烧伤”是指在50℃左右的温度下,热源对人体局部作用时间过长,热能缓慢渗入软组织而造成的烫伤。低温烧伤对热敏感性低的人,常出现红斑、水泡等症状,无任何感知基础。这里的低温是指气温比较低,不是零下几度的低温。理论上,任何高于人体的温度都可能导致低温烧伤)

3、糖尿病及血液循环障碍者,皮肤热敏感性低,使用时请格外小心。因为以上人群神经末梢不敏感,不适合用暖贴保暖。

4、儿童、老人、生活不能自理者应在特殊护理下使用。

5.本品只能外用。使用时不要撕开内袋,以免内袋中的发热物质泄漏,防止内袋中的物质进入眼睛或口腔。如不慎接触眼睛,立即用清水冲洗并就医。误食后立即催吐就医。

6.虽然本产品采用日本优质压敏胶制成,但建议您不要将其粘贴在昂贵的衣服或容易损坏的衣服上。

第四,使用暖宝宝的禁忌

禁忌一:不要直接贴皮肤。

使用暖宝宝时不要直接接触皮肤,尤其是使用粘性暖宝宝时。不要长时间贴在肩、颈、腹、脚底等部位。睡觉时不要用暖宝宝,以免接触皮肤时间过长造成烫伤。而且不要直接贴在心脏上,怕引起心因性休克。附着位置适合体脂层较厚的部位。

禁忌二:不使用“三无产品”

选择有品牌的“暖宝宝”,但不要因为包装上写了品牌、生产日期等元素就认为一定是正品。

禁忌三:睡觉时不要用。

睡觉时,被子可以保暖,使暖宝宝产生的热量无法散发,对人体造成伤害。而且睡眠中人体的感知能力下降,更容易被灼伤。

禁忌四:正确保存,避免误食。

暖宝宝最好放在不易拿到的地方,使用时要特别注意。每年冬天都会有几个暖宝宝被误当成调理包的急诊案例。比如智障老人误食暖宝宝后,造成严重的重金属中毒,出现呼吸困难、剧烈腹痛、呕吐、腹泻、黑便等症状,甚至出现胃肠黏膜腐蚀、肝功能恶化等。


标签: 原理   宝宝   工作

生活百科 饮食百科 健康养生 美容减肥 自然百科 科普大全 文化常识
Copyright 百科网 备案号:冀ICP备2022029337号-3本站图文信息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大家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