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精卫是谁
汪精卫是抗日战争时期田字的头号汉奸。然而鲜为人知的是,汪精卫因为抗日战争被迫辞职。
1932年“一二八”事变当天,汪精卫出任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兼内政部长。此时,日本大举进攻上海,威胁南京的安全。国民政府决定迁都洛阳。也就是说,在都城洛阳,汪精卫发表了他著名的国家主张,说“军事抵抗,外交谈判,希望丧失领土和主权。”
“抵抗”马上被证明是一句空话,因为掌握军权的军委主席蒋介石正在江西忙于第四次“剿共”。汪精卫看到依靠蒋介石保护上海已经无望,就把希望寄托在拥有百万兵士的张学良身上。没想到,张学良说他遵循“巩固后方,推进前方,保卫地方,拥护中央”的既定方针。他要出兵,就要求月薪500万。在这种情况下,亲汪清的汀开守军在与近20万日军僵持33天后,伤亡惨重,被迫撤退。
1932年7月19日,日军入侵热河。22日,汪精卫命令张学良出兵抵抗。但张学良拒不执行命令,还回电暗示王无权指挥华北军队。汪精卫无奈,要求蒋介石回南京商量对策,但蒋介石对张学良持屏蔽态度,不表态。张学良以抗日为借口,多次向南京中央政府索要巨款。一气之下,汪精卫于8月6日辞职,蒋介石急忙“苦口婆心”劝说。不料,后来东北军57名将领和宋等北方将领公开发表宣言,誓与共进退,把汪精卫逼到了墙角。在这种情况下,8月22日,国民党中常会决定,行政院院长一职由副总统宋子文代理。王与张的这场冲突,最后的结果是王去找张住下。
这件事对汪精卫的影响很大。在执政屡遭挫折后,一度主张积极抵抗的汪精卫终于彻底转变立场,日益转向消极妥协,最终走上了叛国投诚的不归路。
1940年2月1日,毛泽东出席延安人民声讨汪精卫大会,并发表了题为《相持阶段的形势和任务》的讲话。这篇讲话在建国后编入《毛泽东文选》第二卷时,改名为《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反对反共顽固派》。1939年12月30日,汪精卫集团为了出卖国家利益,秘密签署了《日支新关系调整大纲》。此事曝光后,1940年1月,中共中央于1月28日发布了由毛泽东起草的《克服投降危险,争取更好局面》的党内指示,指示各地召开群众大会,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反投降、反汉奸、反磨擦的高潮。结果延安人民痛斥汪精卫二月一日会议。
大会还一致通过了毛泽东为大会起草的谴责汪精卫的电报,提出了向全国呼吁、加紧团结、实行宪政、停止摩擦、保护青年、援助前线、取缔特务机关、取缔贪官、贯彻总理意志、实行三民主义等10项要求。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