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东周是什么时候,东周国怎么灭亡的

健康养生 2023-12-23 09:30:01
许多生活朋友不知道东周是什么时候,对此很疑惑,那么今天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一定可以帮助到你。

东周是什么时候,东周国怎么灭亡的

东周国怎么灭亡的

东周为秦国所灭,其灭亡的根本原因是分封制。周天子分封天下诸侯,立国。世界上最多的时候有100多个诸侯国。由于诸侯国众多,东周本身就变得弱小,而少数诸侯国却越来越强大。东周灭亡只是时间问题。

周襄王十七年(公元前635年),有次带乱。周襄王不能媾和,于是向求助,文公统叔带,于是为伯得到河内之地。周襄王二十年(公元前632年),襄王为晋文公所迫,在合阳建立土地同盟。当周赧王执政时,国家变得越来越弱,分裂成东周和西周。周赧王八年(前307年),秦国通过东周攻打南朝鲜,周人两边都不敢得罪,进退两难。东周的王城位于列强之间,不能协同作战,而是互相攻击,互相残杀。周赧王五十九年(公元前256年),西周被秦国所灭。同年,周赧王病死,东周灭亡。七年后,东周国也被秦国所灭。

东周是什么时候

东周概述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771年,狗戎杀王,灭西周。次年(也就是770年前),姬怡九,周平王从濠江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周赧王59年(公元前256年),东周被秦朝所灭,历时515年,共25个国王。东周分为两个时期:春秋时期(公元前770-403年)和战国时期(公元前403-221年)。这一时期是中国社会制度转型时期。这一变化的标志是铁的广泛使用。

周幽王死后,太子奕玖为周平王即位。鉴于濠景的破败和狗戎的威胁,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在郑、秦、金等诸侯的庇护下建立了东周王朝。据《左传》记载,春秋时期有140多个诸侯国。其中最重要的国家有齐、晋、楚、秦、鲁、宋、郑、魏、陈、蔡、吴、越。

牛耕在东周时期被广泛使用。陕西、山西、山东、河南、河北等地的发掘表明,农耕已在中原地区普及,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以农田灌溉为重点的水利建设高潮逐渐出现。水利工程的类型很多,有池塘蓄水、灌溉分洪、渠灌、多头引水等。东周的建筑技术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著名的鲁班,即鲁国人佚,是民间工匠的杰出代表,后人尊称为创始人。

考古发掘发现的东周建筑遗迹多为宫殿遗址,出土最常见的建筑构件有瓦当、青铜斗拱、青铜饰品、青铜房屋模型等。由此可以想象东周时期宫殿建筑的宏伟。东周时期,大国争霸,战争频繁。各诸侯国出于政治、军事和经济的需要,在商周交通干线的基础上,不遗余力地向更偏僻、更危险的地方扩建道路,客观上促进了交通的发展。

东周向西传播的丝绸之路甚至横跨欧亚大陆。那时候,马车的使用非常普遍。此时,天子直接管辖的“王姬”,在荣帝的不断骚扰和诸侯的不断蚕食下,大大减少了。最后只剩下成州方圆一二百里,也就是今天河南西角的地盘;与此同时,皇帝控制诸侯的权力和他直接拥有的军权日益丧失。天子不仅在经济上向统治者索取,而且在政治上常常受统治者的支配。但天子仍以“共主”的名义具有号召力因此,一些随着地方经济发展而逐渐强大起来的诸侯国,打着皇族的旗号“挟天子以令诸侯”,积极发展自己的势力。

东周时期,周高王于公元前425年(周十五年)封其弟于河南,立周公为桓公。这是周代的最后一包。自从分封以来,周王的土地都被分封了,就连他自己也是住在这个周公。这时候的纣王和乞丐没什么区别。

周桓公死了,他的儿子龚伟代表他。龚伟死了,惠子·龚代表他。在周赧王,周惠公让他的小儿子愚公为王,并被封为华东周惠公。东西周分封,西周以河南为都城,东周以恭城为都城。

西周自建立以来,一直采取讨好大国的政策,尤其是讨好秦国。秦国和周边列强经常向西周和东周征收赋税和士兵。周朝时期,西周和东周经常发生冲突。

在统治时期,周天子的地位完全名存实亡,他的土地(周天子的王姬)也被朝鲜和赵一分为二。洛邑的河南王城被视为西周,至今仍是洛邑,公府被视为东周,分别由东、西齐桓公统治。周天子从成州迁王城,依附西侯爷。

前256年(云王59年,秦王51年),秦军攻打西周,云王听了西周公爵的话,投降了西周36城3万户秦)。秦王降周赧王为国君,西周公为家臣,封于凉城(今陕西韩城县南)。云王一月死于凉城,出境,置九鼎于咸阳(一鼎落于泗水)。从次年(赵翔王52年,前255年)开始,历史学家对秦王进行了断代,但东周仍然存在,周朝并没有完全灭亡。

秦庄襄王元年(前249年),东周襄王欲乘秦连失、孝文二王之机,联合伐秦。秦庄王项以吕不韦为大将军,带起十万大军,退回东周,攻取恭城等七城。周朝至此彻底灭亡。

以上就是东周是什么时候,东周如何灭亡,以及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到你。


标签: 东周   灭亡

生活百科 饮食百科 健康养生 美容减肥 自然百科 科普大全 文化常识
Copyright 百科网 备案号:冀ICP备2022029337号-3本站图文信息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大家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