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王阳明一生

健康养生 2023-10-08 03:08:24
王阳明一生超级多的小伙伴们都在问小编解决的方法,相信大家看完这篇,有什么区别?听听小编怎么说心中会有答案的,本期的内容都是满满的干货,千万不要错过哦!

王阳明一生

& nbsp王阳明的一生被证明是“知行合一,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历朝历代气象万千,光彩夺目。他一生三次宣讲道教。贵州隆昌36岁悟道“心即理”,南昌48岁悟道“致良知”,余姚田泉55岁论证道“四句”,最终形成了他的哲学思想的完整体系。

这一切都基于他波澜壮阔的传奇人生。他的一生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

王阳明一生

1.从出生到弘治十八年(1472-1505年,王阳明34岁之前),这一阶段是王阳明广泛阅读,广泛吸收不同思想资源,丰富思想经验,锻炼办事能力的时期。

据史料记载,王阳明在12岁之前,并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而是由祖父王伦开导并背诵群书。11岁时,他随祖父来到北京,因为他的父亲王华在考试中获得了头奖,并在北京工作。第二年他在图书馆学习。12岁时,他把“学成圣人”的志向确立为“人生第一件事”。这个志向的确立,从此奠定了他整个人生道路的方向。

15岁时,他游览了居庸关,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他第一次尝试将自己的“圣人”抱负付诸实践。他对居庸关外的山川地理、道路交通、少数民族的生活状况做了详细的调查,不仅做了详细的记录,还根据地理情况做了分析,并试图把自己基于实地调查的防御策略献给朝廷。在考察期间,他还向少数民族青年学习骑马和射箭,“他有跑遍世界的雄心。”

16岁时,他读了朱关于“师事”的论述,并立即付诸实践,使他患病。由此,他意识到朱的“师事”可能是错误的,通往“圣人”境界的道路可能并不平坦,并开始怀疑朱的学说。

17岁在南昌结婚,却与道教结缘。他一听到道家的养生理论,就马上付诸实践。据记载,此后他的道教修养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弘治十六年(1503年),王阳明三十二岁。他有意识地反思自己广泛的思想经验和各种实践经验,并“渐悟仙而释尔师之错”,回归“圣人之学”的根本原点。两年后,他与詹若水(1466-1560)一拍即合,成为朋友。他们一起以发明“圣人之学”为己任,坚定了他做圣人的根本志向。

第二,从郑德元年到第十年(王阳明35-44岁,1506-1515年),这一时期是王阳明经历极度艰辛,终于获得新思想的时期,也是“阳明学”创立和传播较早的时期。

郑德元年,他得罪了宦官刘瑾,受到朝廷的惩罚。还被贬为龙场驿(龙场驿今贵州修文县)。

历经种种艰难险阻,王阳明于建安三年春抵达郑德隆昌。恶劣的自然环境,物资的极度匮乏,上级官员的羞辱,等等,几乎是生死一线之间,把王阳明逼到了人生的绝境。然而,正是在这种绝境中,王阳明实现了绝地重生,实现了思想生命的重生。这就是所谓的“龙场悟”。

“隆昌悟道”的结果,本质上是他的“圣人之志”在一定条件下的破灭。他真正认识到“心即理”和“圣人之道足于我性”,这直接导致了他与朱的“师事”说在思想上的分道扬镳。

与朱学说的分离,也是他自己以“本心”为核心概念的心学体系的起点。基于“心即理”的认识,王阳明创立了“知行合一”的学说,成为他一生“心即理”的实践原则。

郑德五年,王阳明离开隆昌,升任庐陵县令。这是他第一次实际管理地方政治事务,也是他的“知行合一”思想应用于政务管理并取得实效的第一次实践。

同年冬,他离开庐陵,此后五六年间,职务变动频繁,这也成为他教学活动最集中的阶段。随着王阳明的讲学活动,“知行合一”的新论传遍了当时的学术界,产生了非常广泛的思想影响。

3.从郑德十一年到郑德十六年(1516-1521年,王阳明45-50岁),这是王阳明事业发展的高峰期,也是其心学进一步完善并实现系统建构的成功时期。

郑德十一年,朝廷任命王阳明为“南、赣、汀、张等地都察院左都督钦差”,实际管理的地方是赣、闽、湖广、粤四省交界的广大地区。

四省交界地区,长期以来有不少土匪武装山头,四处劫掠,给百姓日常生活造成极大困扰,成为朝廷心腹。朝廷多次派兵镇压,但收效甚微。王阳明到达赣州后,立即投入到实地勘察地形、了解道路交通情况、掌握敌军兵力部署、山头之间的互联互通、己方士兵及其作战能力、作战装备的准备等一系列具体工作中。在认真把握各种具体情况的基础上,王阳明亲自挑选和训练民兵,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作战方案,严格遵守军纪,对四省边区发动了“张南之战”等三次大规模战役

每次战争后,王阳明都亲自部署战后人民生产生活秩序的恢复重建,并面向未来,设立新的行政区,强化政教,改革人心,以求长治久安。比如衡水岗战役后在江西建立崇义县,连头战役后在广东建立和平县。这两个县还是县级行政区。

郑德十四年,宁王朱造反。事发时,王阳明奉朝廷之命赴福建处理地方事务,路过南昌。在极其仓促的情况下,王阳明迅速摆脱了朱的追兵,审时度势,迅速重新集结军队,制定了离间、进攻、战斗的各种策略,最终在鄱阳湖与朱决战,活捉了朱。

朱从起义到被活捉,用了40天,而王阳明发动平叛战争并全面结束,却只有10天。“以一万余乌兵,破十万精兵”,不仅改写了明朝的政治历史,也创造了军事奇迹。

然而,连续卓越的军事成就并没有给王阳明带来个人财富,尤其是朱之乱被平定后,王阳明遭受了各种诬陷和诋毁。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王阳明实现了思想世界的又一次飞跃。郑德十五年,王阳明提出“致良知”说,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他的心学。

第四,嘉靖元年至嘉靖七年十一月(1522-1529年,王阳明51岁至57岁),是王阳明人生的最后七年,既是他“致良知”学说广为流传的时期,也是他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献身的最后阶段。

平定朱之乱后,在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王阳明忍辱负重,坚忍不拔,以非凡的智慧与及其周边小集团进行斗争。最后,朱厚照于郑德十五年八月驾车回京,“御驾亲征”的闹剧结束,而王阳明则留在江西继续处理当地善后事宜,尽快恢复当地民众的生活秩序。

郑德十六年三月,朱厚照去世,世宗即位。六月,王阳明去北京见嘉靖皇帝,但中途得到一封信,说不用去北京了,于是王阳明回绍兴与家人团聚。

事实上,虽然朱已被惩处,朱厚照皇帝已过世,嘉靖帝登基后处置了身边的小集团,但权臣们对王阳明的诬陷中伤并未消除,他依然受尽冤屈。

王阳明回到家乡后,被朝廷“停职”,其实是“闲”在家里。但是,王阳明并不在意。在随后的六年时间里,他集中授课,宣扬他的“致良知”理论,给整个学术界带来了极大的震动。随着良知说的迅速传播,阳明心学改变了中国思想史的总体格局和发展方向。

嘉靖六年,朝廷突然命王阳明为两广总督,赴广西玺恩、天舟平定“叛乱”。

王阳明到了广西后,知道真相后,司、田没有“谋反”,就和平解决了司、田的事情。

同时,王阳明实地了解到,八寨、端腾峡等地有大量地方武装存在,但将来会是朝廷的一个隐忧。他有一个奇怪的计划,发动了镇压八寨和端腾峡的战役,在几个月内迅速消灭了两地的地方武装。

但与此同时,他本就不强壮的身体,却因为长期的军旅生涯和两广的炎热,最终旧病复发,已经十分虚弱。他不断给朝廷写信,希望朝廷能派人接替他两广总督的职务,完成公务交接,他可以回家安息。

但事实是,他所有的书信都被朝中有权有势的大臣扣留,他因此耽误了治病的机会,最后他也承受不起。嘉靖七年(1529年1月9日)11月29日,王阳明在江西南安府名为“青龙铺”的地方病逝,享年57岁。

临终时,时任南安太守的大师周济问起他的遗言。阳明曰:“此心明,我能说什么呢!”


标签:

生活百科 饮食百科 健康养生 美容减肥 自然百科 科普大全 文化常识
Copyright 百科网 备案号:冀ICP备2022029337号-3本站图文信息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大家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