蹭来蹭去的意思(蹭来蹭去的意思是什么)
搓(昌)
这是北方方言中常见的词,读音为cèng;;但在台州大地上变音了,读成了càng。这种发音上的差异并不奇怪。北方方言中的元音是“éng”,泰州方言中的“éng”一词并不唯一,如“水泵”的“pump”、“牛虻”、“河蚌”的“clam”。
这个词的原意是摩擦。清代文康《儿女英雄传》三十八回中“奶奶汗儿袖上抹了一片胭脂”,“抹”意为“因摩擦而得”;在当代老舍《一家四代下·困惑十四》中,果皮上的霜根本没有擦掉,“擦”就是“靠摩擦除掉”。简单来说,这个词在台州方言里用的差不多,有人会认为是“擦”的代名词。但仔细一想,我会觉得“搓”和“搓”比起来有些特别:
第一,“曾”有很强的目的性。台州人把用来擦字的橡皮擦叫做擦皮,学生擦掉无用的、错误的字迹的过程叫做擦皮。他必须小心翼翼地在目标上摩擦,不能擦掉不该擦掉的字迹。台州人基本不说“擦黑板”,因为虽然擦黑板只需要擦掉没用的部分,但擦的过程毕竟是随机的,上下左右擦几下就行了。还有,树下的牛痒,会把痒的部位往树上蹭。这是牛抓痒。不对准部位能止痒吗?
第二,“搓”需要一定的力量。擦黑板,擦桌子,擦脸,这些都可以轻轻的完成。如果台州人发现还有污渍没擦干净,会让你“再擦一遍”。可见搓是用力搓,不是反复搓。这恐怕也是台州人把搓背称为“搓”的原因吧。如果孩子在人多的地方推推搡搡,衣服上不知何时何地沾了一块巴掌大小的颜料,他妈妈难免会骂他:“你没蹭,怎么把颜料弄到身上了?”妈妈也在怪他挤的次数多,用力多。
在台州方言中,曾只是“曾”的意思,但在北方方言中还有其他意思。在泰州地区,这个词是词义逐渐简化的典型例子。
这个词在北方有一个常见的意思:“不用花钱就能使用或拥有”。比如婚宴,就是假装客人免费混入别人的宴席;蹭书是在开放式书店里白读;吃米饭就是去亲戚朋友家免费吃饭;上网就是利用邻居家的网络信号,获得免费网络;逃课就是上课不交费,等等。台州没有这些说法,现在还在被“拿来”。
这个词在北方方言里也有慢慢行动的意思,比如别浪费时间,快走;他伤了脚,不得不慢慢向前蹭;你磨磨蹭蹭的,事情什么时候完?台州方言中没有“曾”的这种用法。
有些人主张“这个词厥厥“应该写成”厥“,既不成立,也不合理。
来源:人文台州微信官方账号
图片来自网络,已删除。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