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常识

吴茱萸的功效与作用

文化常识 2023-07-08 06:00:01
生活中有许多的朋友最近问小编吴茱萸的功效与作用的问题,那么小编收集整合后,今天为大家分享关于的相关文章,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吴茱萸的功效与作用

性温;味辛、苦,有小毒;归肝、胃经。

具有温中止痛、理气祛湿、治疗呕吐、吞酸、淋头痛、脘腹胀痛、经期腹痛、五更泄泻、高血压、脚气、疝气、口舌生疮、牙痛、湿疹、脓疱疮等功效。

禁忌:阴虚火旺者禁用。

“一个人在异乡人生地不熟,逢年过节都想家人。我远远的就知道哥哥爬哪去了,山茱萸里少了一个人。”唐代著名诗人王维,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无限思念,也反映了古代重阳插吴茱萸的民俗。

关于吴茱萸有一个有趣的民间传说。春秋战国时期,吴茱萸原生于吴国,称吴茱萸。有一年,吴把吴茱萸献给楚国。楚王看到后,非常不高兴。他不听陈武的解释,把车开了出去。幸好有个精通医术的朱医生追着留下吴茱萸,种在自家院子里。一天,楚王患了感冒,旧病复发。他的胃痛得难以忍受,所有的药都无效。这时,朱医生用乌鱼汤治好了楚王。楚王知道后,立即派人到吴国道歉,并呼吁楚国广泛种植吴茱萸。楚王为了让人们永远记住朱博士的贡献,把吴茱萸改名为吴茱萸。

吴茱萸图片

吴茱萸的功效

[性味]

辛;苦;热量;小毒。

经典:辛温。

“不录”:大热,小毒。

药性理论:苦辛,热毒。

归经

入肝、胃经。

草药汤剂:入太阴、少阴、厥阴经。

解释雷公炮制药物的性质:入肝、脾、胃、大肠、肾经。

吴茱萸具有止吐、抗溃疡、健胃、镇痛、抗血栓、抗菌、抗病毒和保肝的作用。用于厥阴头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经期腹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夜班腹泻。口疮和高血压的外治法。

散寒止痛

包括温中焦、温经络,用于因经络受寒而引起的头痛、腹痛、痛经等症的温肝经;凡是胃寒或脾胃虚寒的都可以广泛使用。用于肝脉寒凝所致的各种疼痛。本品辛散苦,性热性寒,既祛肝经寒邪,又解除肝经郁结。是治疗肝寒气滞之痛的重要药物。治寒疝腹痛,常与茴香、川楝子、木香同用,如导气汤。治厥阴头痛,常与人参、生姜同用,如吴茱萸汤。对于虚寒血瘀所致的痛经,可与桂枝、当归、川芎同用,例如温经汤。若脚气因寒湿肿痛,或冲入丹田,常与木瓜、紫苏叶、槟榔同用,如纪明散。有轻微的行气作用,但有缓解疼痛的倾向。

止呕

用于胃寒呕吐。本品具有温中散寒、降低不良反应、止呕的功效。治中焦虚寒之胃脘疼痛、呕吐泛酸,常与人参、生姜同用,如吴茱萸汤。用于外感寒邪入侵、胃失、坠下所致呕吐,可与半夏、生姜等同用。常与清胃热的黄连同用,治胃热呕吐或肝郁化火所致呕吐。

帮杨止泻

味苦燥,可用于虚寒泄泻、泄泻、泄泻。本品能温脾补肾,助阳止泻。是五期治疗脾肾阳虚泄泻的常用药。它通常与补骨脂、肉豆蔻、五味子、申思丸等一起使用。对于阳虚寒凉的腹泻,最适合补阳、散寒止痛、燥湿。

疏肝理气。

性硬温,入肝经,能疏肝理气,散寒解郁,故可用于肝气郁结所致的各种疾病。《本草笔记》:“吴茱萸,硬而温,香而燥,是肝的主要部分...其性最快,又能散郁,故治肝气郁结,寒气郁结,以致腹痛疝气。就是因为呕吐,吞酸,胸闷,可以治好。”

温脾利湿

辛味能散,苦味能燥,性温能散寒,故可用于寒热引起的各种疾病。《本草纲目》:“山茱萸,辛热能散湿;苦热燥烈。所以所有的病都是以散寒温、燥湿解郁来治疗的。”

吴茱萸的功能

降血压作用

吴茱萸蒸馏液、煎剂、颗粒剂经过滤后分别静脉注射于正常家兔、正常犬和实验性肾性高血压犬,剂量为每犬2-4g生药,均有明显的降压作用,且持续时间较长,一般在3小时以上。灌胃给药的降压幅度小于静脉注射给药。吴茱萸的降压作用主要是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与组胺释放有关。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研究表明,吴茱萸中所含的吴茱萸碱味苦,具有苦味和健胃作用,其挥发油具有芳香和健胃作用。吴茱萸甲醇提取物具有抗大鼠应激性溃疡的作用。该汤剂还具有抗盐酸胃溃疡和消炎痛加乙醇胃溃疡的作用,并有抑制水浸应激和幽门溃疡结扎的倾向。吴茱萸对离体小肠活动有双向作用,低浓度兴奋,高浓度抑制自发收缩,不仅能拮抗烟碱、毒扁豆碱、乙酰胆碱、组胺、氯化钡、酚妥拉明、利血平对离体小肠的兴奋作用;还能拮抗六氢苯海拉明、阿托品、肾上腺素对离体小肠的抑制作用,但不能拮抗苯海拉明、罂粟碱、维拉帕米、美沙通对家兔离体小肠的抑制作用。

对子宫平滑肌的影响

吴茱萸中的副交感成分能在体外舒张子宫,去除副交感成分的残液能兴奋大鼠子宫,对抗羟叶素的舒张作用。其子宫刺激成分为脱氢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和芸香胺。脱氢吴茱萸碱可能是一种5-羟色胺受体激动剂,其子宫刺激作用可被二甲基麦角新碱阻断,但不被阿托品阻断。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主要具有镇痛作用,其镇痛成分为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异吴茱萸碱和吴茱萸碱。静脉注射吴茱萸10%乙醇提取物可提高家兔体温,也可提高电刺激家兔牙髓引起口腔肌肉挛缩的阈值,其作用强度与氨基比林相当。吴茱萸汤5g/kg和20g/kg均能显著延缓疼痛反应时间,可持续2.5小时不消失。吴茱萸有止吐作用,与生姜同用可加强止吐作用。但也有报道吴茱萸煎剂和丙酮提取物分别给狗灌胃,对4%硫酸铜引起的狗呕吐无止呕作用。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吴茱萸醇水提取物0.03-0。给麻醉猫静脉注射24g/kg产生依赖性升压作用,提高膈肌收缩力,但四乙铵不能拮抗,给清醒大鼠腹腔注射也引起升压。双侧肾切除,酚妥拉明或心得安显著降低其升压作用。实验表明,吴茱萸汤、颗粒剂和蒸馏液静脉注射和灌胃给药均有明显的降压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降压持续时间较长,一般在3小时以上,降压时心率不受明显影响,但肌肉注射降压作用很弱,对实验性肾性高血压犬和正常家兔也有降压作用。甘草水煎剂可使吴茱萸失去降压作用。吴茱萸对神经节无阻滞作用,但能对抗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升压反应。据报道,吴茱萸乙醇提取物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是通过兴奋α-受体和β-受体而产生的

驱蛔虫

吴茱萸乙醇提取物在体外对猪蛔虫有显著作用。对蚯蚓和水蛭也有效。

抗生

吴茱萸汤(100%)对霍乱弧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琼脂挖沟平板法),10%水浸剂对试管内絮状表皮癣菌有抑制作用;1: 3水提取物对微囊藻等11种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其他的

给家兔注射吴茱萸10%乙醇提取物0.5 -1.0毫升,血压短暂而轻微升高,呼吸略兴奋,颈动脉血流量增加。静脉注射0.1%盐酸异戊二胺0.2±0.5ml/kg,家兔血压无明显变化,但呼吸略有增加。0.02-0.1%对离体蛙心作用不明显,蛙下肢血管灌流。对于离体兔肠,起初短暂宣誓兴奋后出现麻痹;吴茱萸碱毒性低,对小鼠的致死量皮下注射为705mg/1kg,静脉注射为135mg/1kg。吴茱萸的成分如吴茱萸次碱、吴茱萸次碱、异吴茱萸碱具有相似的镇痛、提高体温、轻微影响呼吸和血压的作用。吴茱萸次碱的分解产物芸香胺有很强的子宫收缩作用。吴茱萸碱对小鼠有抗哥伦比亚SK病毒作用。

从Exanthoxgloides中获得的生物碱类似于细菌素。能增强肾上腺素的作用,提高脊髓的兴奋性,松弛小肠平滑肌,提高横纹肌的张力,在某些方面与麻黄碱相似。

一种治疗吴茱萸的药方

用于虚寒胃痛。

然后用吴茱萸6克,生姜15克,人参12克,大枣5枚,水煎服。

用于冷疝

常与米香、茴香、川楝子、延胡索配伍。

寒湿凝滞型湿脚气

槟榔7个,陈皮30克,木瓜30克,吴茱萸6克,桔梗15克,生姜15克,紫苏9克。

可用于脾肾两虚、感冒引起五运泄泻。

然后将补骨脂120克、吴茱萸120克、肉豆蔻60克、五味子60克作为丸剂。

胃寒,呕吐,吞酸

吴茱萸9克,炮姜9克,研末,每次3克,口服。

湿疹

吴茱萸(炒)30克,海螵蛸20克,硫磺6克研成细末备用。干粉撒在有渗出的患处,无渗出者涂蓖麻油或猪板油,隔日一次,敷后用纱布包扎。

寒痢

吴茱萸6g,磨成粉,用黄酒调和,敷肚脐。

心肾不交失眠

吴茱萸9克,磨成粉末,与米醋混合。

痛经(寒凝血瘀型)

肉桂10克,吴茱萸20克,小茴香15克研成细末,用酒调匀敷于脐上,用胶布固定,再用热水袋加热。

上腹部冷痛

将吴茱萸5克、干姜6克、木香9克、陈皮9克水煎后服用。

脾肾亏寒,五变泄泻

将吴茱萸5克、肉豆蔻6克、五味子9克、补骨脂9克水煎后服用。

溃疡性口炎

吴茱萸粉加醋适量,调成糊状,放在干净的布上,绕在双脚涌泉穴上,一天后取下。

腹痛

吴茱萸15g,研成粉末,用醋调和,敷肚脐。

高血压

吴茱萸10g,醋少许。吴茱萸加醋调匀贴于足涌泉穴,每日一换。

吴茱萸的食用方法

吴茱萸粥

山药申思糊

山药200克,肉豆蔻20克,吴茱萸10克,补骨脂30克,五味子20克,糖200克。将上述药物晒干研成粉末,加白糖放入容器中,盖紧,每次取50g,先用温水调成浆,再用热水煮至不稠不稀。温肾健脾止泻。更适用于肾虚泄泻,每天早晨出现腹泻症状,伴有腰酸腿软,畏寒肢冷。

羊肉葱姜汤

羊肉150克、葱15克、姜15克、陈皮6克、吴茱萸5克、白胡椒粉适量。将所有材料放入砂锅中,加入(3碗)水煮肉。喝汤吃肉,一天一剂。温中助阳,解表散寒。最适合脾阳虚、外感风寒的老年人。

吴茱萸15g(汤浸7次,焙炒捣碎),粳米50g,葱白,豆豉。粳米加水,洋葱黑豆煮粥。粥煮好后,加入6克吴茱萸粉,搅拌均匀。空腹吃饭。温中,散寒止痛。更适用于冷痛、疼痛、胁痛。

吴茱萸酒

吴茱萸50克,甘草15克,白酒250毫升。将前两种配料切碎,放入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放入水中煮沸,取出放凉,浸泡一夜,去渣。口服。每次服30毫升,一日三次。温中解毒。比较适合中度恶心疼痛。

吴茱萸的配伍与应用

黄连

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清心除烦;吴茱萸温中散寒,降气止痛,降逆止呕,杀虫。黄连苦寒,泻火,敛炎之火;吴散温通,散结,除呕。两药合用,具有止痛解郁,黄连苦寒泻肝经之火,和胃降逆的奇妙功效;吴茱萸辛热,同类相寻,引热而下,以防邪火拒之,兼起清肝和胃控酸之功,以治寒热杂病。读起来很方便:“吴茱萸辛热,能入厥阴...且能引黄连入肝,一寒一热,一苦一辛,治厥阴、气、火,绰绰有余。”

党参

吴茱萸味苦温,香燥,入肝脾经,有很好的温肝解郁、温脾燥湿、祛不良反应、止痛的功效。党参具有益气和中的作用。两药合用,能温补肝脾,用于呕吐、吞酸、胃痛、利尿。目前,这对药物常用于慢性胃炎、慢性肠炎、肠功能障碍、神经性头痛和美尼尔氏综合征。

用五味子

吴茱萸性硬性热,即能入肝暖胃、温脾、散寒燥热,又能下温肝肾,治寒性疝气、泄泻,非常适合肾阳不足、温脾失和不能运动引起的泄泻。五果酸温,益肾欲。与吴茱萸同用,可助其止泻。两药合用,标本兼治,具有较好的温补、涩精、收敛的功效,用于脾肾两虚、五便泄泻之证。

当归

吴茱萸能温中散寒,燥湿止呕,疏肝止痛,温肝肾,温子宫,治血寒闭经,月经不调,腹痛。当归味甘而重,辛而淡,能养血。两种药物的结合,吴茱萸温经散和当归活血助之;当归温补,吴茱萸温补粉,当归活血助。当归温补,吴茱萸温补经络相济。温经治血,调经止痛都很有效。

用木瓜

吴茱萸味苦,味苦。专治降焦,温经散寒,疏肝解郁,行气止痛,木瓜和胃除湿,舒筋活络,两药合用,散一次收一次,胃舒筋活络,温中止痛。主治:寒湿,脾虚,霍乱吐泻,或下肢无力,疝气腹痛。

用高良姜

赤水朱轩:“吴茱萸和生姜也止腹痛。”

用豆蔻

《医源》:“眠酒为豆蔻之佐。”

吴茱萸的副作用

吴茱萸毒性小,含有多种生物碱,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大量的神经幻觉和视力障碍。

副作用

服用后可出现猩红热样药疹,表现为四肢皮肤灼热,瘙痒不适,针尖大小的鲜红色丘疹,按压后消退,颈前与上胸部融合,边界不清,皮温升高。

中毒后的主要症状有:剧烈腹痛、腹泻、视力模糊、幻觉、脱发、胸闷、头痛、头晕或皮疹。

应该避免兼容性

《本草经》注:“我恨丹参、消石、粉笔。害怕紫色的应时。”

《本草纲目》:“肠虚者尤忌。”

《本草纲目》:“呼吸,火灼,昏花目疮。”

阴虚火旺者禁用。

吴茱萸粘足。

药店买吴茱萸,磨成粉。

取吴茱萸3克(配酸奶一勺,尖尖一勺),用醋调成糊状。

分成两部分贴在脚底(涌泉穴)用胶带粘好。

每三天换一次敷料。脚冷是气血不降造成的。在补脾胃增强气血的同时,也要打通经络,让气血下行。书中中力有“诱导气血下行”三步法,即推腹、跪求、金鸡独立。虽然我一直在做,但是效果不明显。仲礼在书中还提到了一种补肾的方法,就是将药物敷在脚底,如大蒜、吴茱萸等。这些方法可以补肾,同时使气血下降,治疗高血压。

鉴别真假吴茱萸

吴茱萸是吴茱萸的未成熟果实,性温,味苦,有毒。该组合物具有温中止痛、理气除湿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呕吐、吞酸、通淋头痛、恶寒吐泻、脘腹胀痛、口舌生疮、牙痛、疝气、脚气、湿疹、黄疮等症。是常用的解郁散寒降气药。市场上以同科植物臭树的未成熟或接近成熟的果实冒充吴茱萸,使用时注意鉴别。

正宗吴茱萸

外观为五角形扁圆形,直径2 ~ 5mm,高约1.5 ~ 3mm。表面呈绿色或绿褐色,粗糙,有细皱纹和鬃眼(学名油腔),顶部平坦,中间有一凹坑和五条裂纹,有时裂纹中央残留一突出的柱头。基部有花萼和果柄,果柄方圆形,长约3mm,棕绿色,密被毛。横切面显示子房有5个室,每个室有1 ~ 2粒淡黄色种子,油状,结实,易碎。气味浓烈,味苦微辣。

假臭辣椒

外观为星形扁球体,直径4 ~ 8 mm,比正品略大。多由4 ~ 5个游离果组成。表面呈褐色或深褐色,粗糙有皱纹,但突出的油点没有正品吴茱萸明显。果实顶部深裂呈梅花状,果梗上的毛较少;横切面也显示子房有5个细胞,每个细胞也有1粒种子,但呈卵圆形暗褐色,种子上有凸起的皱纹;没有很浓的香气,但是有一种特殊的气味,苦而不辣。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吴茱萸汤对霍乱弧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10%水溶液对絮状表皮癣菌等11种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其提取物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具有良好的镇痛和催眠作用,能增加颈动脉血流量,增强肾上腺素,提高脊髓反射的兴奋性,松弛小肠平滑肌,提高横纹肌的张力,还具有明显的驱逐作用。而辣椒这种同科的伪植物不具备这些功效,所以不能作为吴茱萸的替代品。


标签: 作用   功效   吴茱萸

生活百科 饮食百科 健康养生 美容减肥 自然百科 科普大全 文化常识
Copyright 百科网 备案号:冀ICP备2022029337号-3本站图文信息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大家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