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常识

我国与保护自然资源的法律法规

文化常识 2023-09-10 17:06:01
生活中很多小伙伴不了解我国与保护自然资源的法律法规这件事,今天小编针对这个问题做了这篇文章,详细内容我们来看一下。

我国与保护自然资源的法律法规

1.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的主要法律法规有哪些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环境法和自然资源法的总称。环境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以国家强制力实施的关于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自然资源法是调整在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自然资源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有关环境和资源保护的主要法律法规有:

1.环境保护:包括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

2.资源保护:包括森林法、草原法、渔业法、农业法、矿产资源法、土地管理法、水法、水土保持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煤炭管理法。

3.环境与资源保护:主要包括《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防治陆源污染物海洋环境管理条例》、《防治海岸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自然保护区条例》、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辐射防护条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管理条例陆生野生动物保护条例管理暂行条例

2.我国制定的保护环境和资源的法律法规有哪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96年8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1994年10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2002年1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10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08.29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06.29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 2000.04.29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1999) 1999.12.25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11.29中华人民共和国(1999 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1996年8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2009年修订)2009年1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08年8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10月28日, 2007国务院关于加强节约能源的决定2006.08.0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年12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2004年8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004.08.28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2003年6月。

3.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的主要法律法规有哪些呢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9、10、22和26条规定保护环境和资源。

具体法规: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森林法、草原法、渔业法、农业法、矿产资源法、土地管理法、水法、水土保持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煤炭木炭管理法。《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大气污染防治法》、《防治陆源污染物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防治海岸工程建设项目对海洋环境污染损害条例》、《自然保护区条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辐射防护条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管理条例》、《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此外,新刑法在第六章扰乱社会管理罪中增加了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

4.论述自然资源保护的基本法律制度

中国的环境保护法。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一)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概念和作用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是指国家采取强制手段,使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单位或个人缴纳一定费用的一套管理措施。

它是在地球人口不断膨胀、自然资源短缺的形势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管理制度,是自然资源价值的法律体现和确认。长期以来,自然资源被人们作为无价值的东西无偿占有、开发和利用。甚至在一些权威理论中,没有人类劳动凝结的自然资源被认为是没有价值的,导致了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浪费。

随着地球人口的增加,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变得越来越稀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甚至出现了资源危机。

目前,在世界许多地方,淡水资源和森林资源的短缺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短缺已使一些野生动植物灭绝或濒临灭绝。这引起了人们对“无价资源”理论的反思,提出并确立了自然资源的价值和价值理论。

现在,自然资源是有价值的这一概念已被大多数经济学家所接受,并已反映在许多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立法中。在采集中体现自然资源价值的法律制度是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这一制度的建立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和作用。首先,它有利于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第二,有利于为新资源的开发筹集资金,有利于自然资源的保护和恢复;第三,有利于保障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自然资源有偿使用的形式自然资源的有偿使用因各国具体情况不同而有所不同。综合起来,基本上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收税,一种是收费。

市场经济较发达的国家通常采取税收的形式,而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一般采取收费的形式。但是大多数国家既收税又收费。

在税收方面,有一些是针对开发商的税收,比如哥斯达黎加征收的木材采伐税;一些税收运营商,如木材贸易税,野生动物及其产品贸易税;有的对能造成资源破坏的重大开发项目征收环境资源维护税;有的是自然资源建设税。2.自然资源档案体系自然资源档案是以一定方式收集、整理、归档和保管的各类文件材料的总称。

建立自然资源档案的目的是掌握自然资源的现状和变化,评价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的效果,为编制自然资源规划、确定开发利用目标和保护管理措施提供可靠的依据。法律规定了自然资源档案的种类、等级、适用对象、内容、范围、资料更新时间、查阅和借阅方式、保管技术、设施设备、保管机构及其管理要求等制度。

这是自然资源档案的合法化。我国一些自然资源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档案制度。

比如森林法规定了森林资源档案制度,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了野生动物资源档案制度,野生植物保护条例规定了野生植物资源档案制度。《土地管理法》规定的土地管理信息系统是更全面的土地资源档案。

但是,目前我国还没有关于自然资源档案的统一立法,各种自然资源档案制度的要求极不一致。3.自然资源许可制度自然资源许可制度又称自然资源许可制度,是指在从事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活动之前,必须向有关管理机关提出申请,经审查批准后才能进行的一套管理措施。

它是自然资源行政许可的法律化,是自然资源保护管理机关对自然资源保护进行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实行自然资源许可制度,可以将各种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活动纳入国家统一管理的轨道,严格控制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

有利于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各种活动进行事前审查和控制,不批准与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不一致的活动。同时,也有利于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和需要,对持票人规定限制条件和特殊要求,便于发证机关对持票人进行有效监督和管理。

自然资源许可,按其性质可分为三类:一是资源开发许可。比如森林采伐许可证、采矿许可证、捕捞许可证、采集许可证等。;二是资源利用许可证。

比如土地使用证、草原使用证、养殖使用证等。三是资源进出口许可证。比如野生动物进出口许可证等。

从表现形式上看,有的叫许可证,有的叫证件或证书。中国在自然资源保护管理中普遍实行许可证制度。

土地资源方面,有《土地使用权证》;在草原资源方面,有《草原使用权证》;森林资源方面,有森林采伐许可证和木材运输证;矿产资源方面,有采矿许可证和勘查许可证;渔业资源方面,有养殖证和捕捞证;野生动物资源方面,有特许猎捕证、狩猎证、驯养繁殖许可证、进出口许可证;水资源方面,有取水许可等等。

5.我国保护环境的相关法律有哪些

宪法,水法。

与环境有关的法律包括:

1、《宪法》和环境保护的规定(第26条、第9条、第10条、第22条);

2.环境保护综合性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3.环境保护单行法:可分为三类:(1)自然资源保护法,如森林法、草原法、渔业法、矿产资源法、水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二)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噪声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等污染防治法律;

(3)其他法律,如环境影响评价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

6.试述自然资源保护的基本法律制度

一、中国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中国的环境立法历史悠久。

现代环境法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发展迅速。1979年。

中国通过了第一部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到1998年,中国颁布了6部环境保护法、9部环境资源法、34部环境保护行政法规、90多部环境保护部门规章、900多部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6部环境保护军事法规,缔结和参加了37项国际环境公约,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客观需要,1995年和1996年,NPC人大常委会分别通过了关于修改《大气污染防治法》和《水污染防治法》的决定。1997年3月,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增加了“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规定。

环境标准是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环境保护执法和管理的技术基础。中国第一部环境标准《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诞生于1973年。

随着环境执法和管理的深入发展,环境标准的内容日益丰富,形成了既符合国情又符合国际标准的环境标准体系。截至1998年底,中国历年来共发布国家环境标准412项,其中现行有效的有361项,包括环境质量标准10项、污染物排放标准80项、环境监测方法标准230项、环境标准样品标准29项、环境基础标准12项。多年来,共发布了34项国家环境保护局标准(即环境行业标准)。

相关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基本法2。中国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是环境保护方针政策的法律体现,是环境保护中调整社会关系的指导性规范,是环境保护立法、司法、执法和守法必须遵循的准则。1.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原则根据经济规律和生态规律的要求,环境保护法必须认真贯彻“经济建设、城市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三同步方针”和“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三统一方针”。

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预防为主的原则是“防患于未然”的原则。在环保中防止污染,不仅可以尽可能提高原材料和能源的利用率,还可以大大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降低二次污染的风险,减少末端处理负荷,节省环保投资和运行费用。

“预防”是环境保护的首要任务。但按照目前的技术经济条件,工业企业要做到“零排放”也很难,必须结合治理。

3.污染者付费原则。污染者付费原则也就是俗称的“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原则。其基本思路是明确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的经济责任。4.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的原则。环境保护是一项涉及政治、经济、技术和社会的复杂而艰巨的任务,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长远利益。解决这个全局性、综合性的问题,是政府的重要职责之一。

5.依靠群众保护环境的原则。环境质量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保护环境不仅是公民的义务,也是公民的权利。◇◇◇◇◇◇◇◇◇◇◇◇◇◇◇◇◇◇◇◇◇◇◇◇◇◇◇◇◇967

目前,我国环境管理有八项制度措施,即:(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2)“三同时”制度;(3)污水收费系统;(4)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5)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评价体系;(6)排污许可证制度;(7)集中污染控制系统;(8)污染源限期治理制度。下面重点介绍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排污收费制度、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和排污许可证制度,其余部分简要介绍。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这一制度规定,凡从事对环境有影响的开发建设项目,必须先对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明确项目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并提出应对这些影响的对策,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报环境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进行建设。同时规定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要求、审批权限、从事环境影响评价的单位资质审查制度。

这一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的适用范围,即新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项目和所有引进项目,包括区域性建设项目,凡对环境有影响的,都必须执行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批制度。2)规定了评价的时机,即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报告表)必须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完成。

3)明确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主体,即开发建设单位。4)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的基本内容。

5)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包括填写环境影响报告表或编写环境影响报告的项目筛选程序;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和环境影响报告审批程序。6)明确了承担评估的单位和资格审查制度。

7)明确环境影响评价的资金来源和工作费用的收取。8)规定了其他配套措施。

如“三同时”制度。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包括项目决策、项目选址、产品导向等。


标签: 资源   法律   法规   保护

生活百科 饮食百科 健康养生 美容减肥 自然百科 科普大全 文化常识
Copyright 百科网 备案号:冀ICP备2022029337号-3本站图文信息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大家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