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常识

部门分享会分享什么内容推荐(如何做好一场部门内部分享)

文化常识 2023-09-10 08:19:01
大家在生活的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部门分享会分享什么内容推荐(如何做好一场部门内部分享),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分享关于的文章,希望在这篇文章中你能了解到相关内容。

部门分享会分享什么内容推荐(如何做好一场部门内部分享)

编辑导读:无论哪个行业公司,都有内部共享机制。在互联网行业,业务知识的传播,专业方法论的沉淀,践踏案例的实践,都需要通过某种分享来积累,目的是让内部成员更快成长,完善部门知识体系。本文以“设计部门共享机制改革”为例,阐述了内部共享方式的调整思路和做法,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一、传统的内部分享是怎样的?

我们先还原一个工作场景:

公司某部门的团队聚集在会议室参加同事的分享研讨会。按照常规操作,分享者根据准备好的材料一气呵成的完成演示,然后问大家对分享的内容有什么想法。大家面面相觑,保持沉默。好了,本次分享会到此结束...

会后,我问参加分享会的同事:“大家对平时的内部分享内容怎么看?有收获吗?”。

A同学:分享的内容不怎么感兴趣,感觉像是刷了一个新闻,简单了解了这个“知识点”。B同学:分享的主题倒是挺不错的,就是时间太短,内容比较浅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C同学:分享内容干货少,对自己的工作或生活没有实际的启发或帮助。D同学:内部分享是轮流执行的,每次分享材料的准备对自己来说是一种煎熬,很多时候不知道要分享什么……

根据以上朋友的描述,我们可以总结出传统分享会的套路流程:

通常由一个人准备材料和阐述。自由选择分享的主题,不限定具体方向。由于分享时间有所限制,分享的内容比较少,并且输出的观点容易“重结果轻过程”。每个人对于通过分享会是否有所收获的理解存在差异,很难做到让绝大部分参与人满意。二、传统分享机制存在的问题

以上分享会流程暴露出以下问题:

团队成员是否对分享的目的和定位,有明确一致的看法?如果不圈定分享主题的具体范围,太多的选择意味着很难选择。众人拾柴火焰高,几个人做前期准备总好于一个人,并且能促进成员协作。不能让“课题材料准备时间和分享时间”成为影响产出质量的因素。如何最大可能保证每位成员积极参与、并且从中受益匪浅?三、分享的目的是什么?

其实目的很简单,不外乎两个:

内部分享是促进团队成员沟通交流的一种方式。通过分享,参与人能够有收获。

任何时候都需要专注于目的和定位,不能让内部分享流于形式。如果听了之后没有太大的收获,或者这个收获不能应用到实际当中,那就相当于整个过程浪费了大家的时间!

四、如何改变?

“存在的问题和做这件事的初心”是我们找到的“原因”,接下来要解决的就是围绕原因“对症下药”。

以下是最近部门对共享机制进行调整的一个例子,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思考:

1. 明确分享目的,达成一致意见

有些同事希望分享的内容对他们的日常工作项目有所帮助;有同事认为没必要这么“功利”,只要积极有趣就好,比如说讲社会学人文,最近的热点节目等等。有不同的想法很正常。这时候就需要部门经理来确定内部分享的主题。

前段时间部门在之前的分享会上意识到了上面提到的问题,专门组织了成员讨论,最后敲定了一个方案:把分享分成两种:

一种是紧密结合工作项目和专业能力提升的研究型课题分享。另一种是不限定范围,任何美的、有趣好玩的、突发灵感的轻松型话题分享。

研究型项目需要准备比较大的精力,确定为部门共享的主线。轻松话题分享不做任何具体要求,属于次要辅助立场。

2. 圈定分享内容范围,激活成员想法

在互联网产品设计领域,经常提到“不要给用户太多的选择,因为这样会增加用户的理解成本,拉长决策时间,甚至可能增加出错的概率”。所以这里需要把握一个“度”,不仅要框定分享的主要方向和大致范围,还要让团队成员基于这个范围灵活确定分享主题和内容。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该部门提出了两个解决方案:

由部门根据成员需要提升的专业能力、近期项目中暴露出的问题、以及未来规划的项目,提出固定的分享课题。目的也很明确:通过深度融入具体业务,解决问题的同时提升专业能力。部门成员根据自己实际参与项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想法,主动提出想要学习和了解的课题,纳入到“分享储备库”中,确保课题分享不间断。

3. 单兵作战改为多人协作

由于项目是和业务结合的,不同的成员参与不同的项目,有不同的思考维度。便于多维度、更全面的内容呈现由多人完成。

所以我们部门决定采用小组机制,一个小组至少由两个人组成,内部协商分工。这种方式不仅有利于提高共享话题,也为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一个磨合的机会。

4. 分享前期准备和分享时间,依据分享主题灵活调整

传统的分享往往间隔一周或两周轮流进行,但实际工作很可能比较忙,导致没有足够的时间准备分享的材料,但在时间节点上必须有产出,这将直接影响分享的质量。

将“时间的控制权”下放给特定群体,解决了因为时间限制而影响内容质量的问题。根据选题难度和项目组成员分工调整为分阶段输出。

5. 成员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分享课题,确保有所收获

每个同事选择至少一个自己作为小组成员参与的“感兴趣的项目”,其他小组的项目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自愿决定是否参与。这样就保证了团队的每一个成员都能认真积极的准备项目,多个项目可以同时推进。

其实要有所收获很简单,满足两个条件就可以:有兴趣,投入时间思考。上面提到的每一个变化都是围绕这两个条件展开的。

总结

日常工作中,不同部门有不同的分享会。针对内部部门成员之间的定期共享,总结了当前共享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共享的初衷和目的,并结合实际业务发展进行了相应的修改。

以上案例的做法供你参考,需要你牢记“根据你的工作环境和机制,因地制宜提出最低成本的落地方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专栏作家#

维克西,维克西设计思维(ID: Viksea-UX),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关注电商领域的产品业务和用户体验,擅长逻辑分析。

本文原载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

标签: 部门   内部   推荐   内容

生活百科 饮食百科 健康养生 美容减肥 自然百科 科普大全 文化常识
Copyright 百科网 备案号:冀ICP备2022029337号-3本站图文信息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大家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