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常识

二陈汤配方及功效与作用

文化常识 2023-08-24 17:41:01
大家在生活的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二陈汤配方及功效与作用,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分享关于的相关文章,希望在这篇文章中你能了解到相关知识。

二陈汤配方及功效与作用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二陈汤

【药方】半夏(七次汤洗)、橘红,各五两;茯苓三两,甘草一个半。

【加工】上半部分是嘴。

【主治】用于治疗痰多、呕吐恶心、头晕心悸、中间不适、寒热或因食入而致的感冒、脾胃不和等症。

【用法用量】每份四元,水一元,姜七片,乌梅一片,全部煎六分,除了我。趁热打铁,不分时间。

【节选】《宋太平惠民和记局药方》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四:二陈汤

【拼音姓名】She Ché n t ā ng

[处方]半夏(七次汤洗)、陈皮各150克、茯苓、甘草(炒)各90克、45克。

[方法]该药为粗粉。

【主治】祛湿化痰,理气和中。主痰湿阻络,脾胃不和,胸膈胀满,呕吐恶心,或头晕心悸,或咳嗽痰多。

【用法用量】每次取12克,水150毫升,生姜7片,乌梅1片,煎至90毫升,不分时间。

【备注】本方是治疗痰湿的重要方剂。痰湿的形成,多是由于饮食偏寒,脾胃不和,运化失健,导致痰湿蕴结。方中半夏祛湿化痰,和胃止呕;橘子调气化痰,使气顺痰少。行气生痰;痰湿生痰,故用茯苓健脾渗湿;甘草和钟毅。用生姜煎服,既能根治半夏之毒,又能配合半夏、橘皮、和胃化痰止呕;少用乌梅,味道又酸又涩,有半夏粉在里面,不会太刺鼻。所有的痰湿都可以用这个方治疗。

【摘录】太平惠民和记局药方卷四

《万病回春》卷三:二陈汤

[处方]陈皮、半夏(姜汁炒)、茯苓(去皮)、白术(去芦)、苍术(米糠制)、砂仁、山药(炒)、木通、厚朴(姜汁炒)、甘草。

[方法]一剂一档用药。

主治:痰湿阻络,或多或少泄泻,脉沉滑。

【用法用量】取生姜3片、乌梅1片、灯心草1球,水煎温服。

腹泻不止,加肉豆蔻、诃子,去厚朴。

【节选】百病回春第三卷

《万病回春》卷四:二陈汤

[处方]陈皮、半夏(姜汁炒)、茯苓、枳壳(麸炒)、牛膝(去芦)、猪苓、慕童、麦冬(去心)、车前子

、黄柏(酒炒)、甘草各半。

[方法]一剂一档用药。

主治:痰气痹阻,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灯草1丸,水煎服,空腹服用。

【节选】百病返老还童第4卷

《诚书》卷八:二陈汤

[处方]半夏(炒,去脐)、枳实(炒)、酸枣仁(炒)、陈皮各6克,茯苓、甘草(炒)各15克,各3克。

【主治】主要用于治疗痰浊中阻所致的心悸。

【用法用量】加入生姜、大枣、竹茹,水煎服。

【节选】诚信之书第八卷

《普济方》卷二○六引《指南方》:二陈汤

【别名】治中汤、补脾汤、蒸疗治中汤

【处方】人参、白术、甘草(炒)、干姜(制)、青皮、陈皮等分。

主治:脾胃虚寒,胸腹胀满,呕吐,恶食,利己,不渴,伤食隔夜,或呕吐后发脾气。伤寒汗出后,脾胃伤寒事,胸膈不爽,气血不和;太阴伤寒,手足温,渴自利,腹满时痛,咽干,脉沉细大小;饮食伤脾,宿谷,暮吐,暮吐,上气复热,四肢冰凉,三焦不调,胃寒无力,气忧,但二气相争,却又出不去,呕食不下;中度感冒,饮食消化不良,反酸,食胀、饱胀、呕吐;脾胃不和,饮食减少,气虚呕吐,霍乱吐泻,胸痹心痛,气逆气短,中脘痞满,膈痹阻,或大病后胸中有寒,有时咳吐;霍乱呕吐、腹泻、出血;脏寒,腹痛,肠鸣,黑泻;食物堆积,内心充满痛苦;忧郁,脾肺气凝,痞满上冲,食不能下,脘腹痞满,食滞;冷的食物很粘。

【用法用量】治中汤(原书同卷)、补脾汤(《医术》卷九)、正疗治中汤(《知止》卷二十六)。

便秘,增加黄色(棋子大小)2枚。

【临床应用】《伤寒论》:有的人患了伤寒,出了好几天的汗,然后突然感到燥热多汗,脉搏急促,心绪不宁。诊断书上说:是疲劳所致,神弃未愈,却伤了神。荣卫失了度,要补儿子,益脾,解除疲劳,好起来。借助柴胡给这个方子。

【节选】《普济方》卷206引《指向南方》

《局方》卷四(绍兴续添方):二陈汤

[处方]半夏(7次汤洗)5两,陈皮5两,茯苓3两,甘草(炒)1两半。

【主治】祛湿化痰,理气和中。化痰和中。理气健脾和胃,化痰入饮食。健脾祛湿、理气化痰、和胃降气。治湿痰,脾胃不和。胸膈胀满,呕吐恶心,头痛头晕,心悸嘈杂,或咳嗽痰多。痰浊为扰,或呕吐恶心,或头晕心悸,或胃部不适,或寒热错杂,或因饮食受凉,脾胃不和。妊娠梗阻,产后饮食。气滞痰浊型眩晕,酒食型眩晕;吃疟疾,疟疾。咳嗽、咳痰;又吐又吐。屁股痈,流口水。中风满痰。上中下都有痰。选痈止痰。痰多排尿困难,用这个检测呕吐。如果痰多嘈杂,痰多停滞,饿而不饿,不喜食物,或同时感到恶心的人,他们的脉象就会滑;呃痰多脉滑的人。胖人湿痰,气喘,饱胀。心痛,腹痛;膏方过多,脾胃湿热遗精;脾胃湿痰倾泻而下。月子水平靠谱的女人,因为痰堵子宫,所以没怀孕。紫萱。

【用法用量】将本方改为丸剂,命名为“陈二丸”(见“季芳供食鹤亭”)。

【注意】热痰、燥痰、吐血、止渴、阴虚血虚均禁。

【各种说法】1。《丹溪心法补记》:本方半夏化痰燥湿,橘红化痰益气,茯苓降气渗湿,甘草补脾中和。盖补脾不生湿,燥湿渗湿不生痰,益气降气化痰,可谓是身用兼施、标本兼治之药。时至今日,人们看到半夏是干的,就把它当药用,这是完全不合时宜的。如果血虚干燥,为什么不用姜汁?论抑味,二陈汤也是治痰的主药。

2.“医疗处方检查”:名字是陈二,橙和半两个东西比陈九尔贵。

3.论古今名医验方:李说,胖子湿,湿热痰湿,火带气不利。半夏味辛,利湿;陈皮的香味,通三焦,理气;茯苓和半夏共同达到燥湿的作用;甘草和陈皮有同样的调和力量。程无忌说,半夏润肾,燥。经典说易欣滋润它。流水使土壤变干,不是半夏的本性。

4.张仪彤:这个方是在《内经》半夏泻心汤、《金匮》小半夏泻心汤、小半夏加茯苓汤的基础上。加甘草和胃,陈皮行气,乌梅收津,生姜化痰,是调理脾胃,治疗痰湿的特效药。

5.《医林简编》:痰浊,水湿之滞不能行,半夏辛为滋肾补肝,开胃清肺,祛湿利水之药,但能顺关节,阴入阳,能控水滞降,故为治痰浊之主药;水为气所运,水湿停滞导致痰浊,气不能行。橘皮的甘苦主要是因为行气、润命门、疏肝、和中气、燥脾利湿、泻肺邪、降逆之气,所以半夏的每一个组合都是辅助治疗痰浊;痰本来就是水,但是在涝土里湿了,不湿就是痰。茯苓为土生,味淡,主要用于治疗渗土之湿。脾不厚则不能胜湿,所以甘草脾厚,但用的不多则甘慢,太慢则怕湿。生姜味辛,也是用来祛湿化痰的,不是让半夏有毒。

6.《十方葛括》:此方也是消痰总剂。痰的根是水,茯苓造水治根;痰动,湿也,茯苓渗湿平其动。处方中这只是治痰的对症下药,其余的半夏、陈皮顺气、甘草都作为茯苓的佐药。所以仲景书痰多者加茯苓,吐者加半夏,古圣不易。今人不穷古训,以半夏为消痰特品,仿疏涎散粉之法,制明矾,引吐,令人叹息。

7.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86;2: 40):乌梅养阴敛肝,佐以甘草和合,取其酸甘化阴养胃生津。食谱中的夏橙虽贵久,但仍不失劫阴之弊。半夏的燥也是用乌梅制成,使半夏的燥完全丧失,不存在伤阴的危险。乌梅生津又不用担心油腻,相得益彰,相得益彰。吴梅的贡献是显著的,其贡献是不可或缺的,是钟芳的点睛之笔。二陈汤中乌梅滋养胃阴,收敛肝气,但后人往往忽视,失去了其原本的控方目的。

【临床应用】1。气厥:倪治疗过一个气厥的女人,她经常不笑不哭。人们以为鬼鬼祟祟是基础,倪脉沉,上腹腔必然有积滞,会产生疼痛。于是,他用二陈汤指导她,吐玫瑰使她康复。此盖积痰,弥足珍贵。

2.牙齿:咬牙综合征在儿童中很常见,但在成人中很少见。朋友的儿子,25岁,每天晚上睡觉,就是上下牙互相说话,震感可闻,户外也能听到。同室的人经常会醒来。由于脉象滑腻,形体显得胖亮,诊断为痰浊蕴于中焦,足阳明之脉入上牙,痰浊阻滞经络,阻碍气机,或导致磨牙。为模拟二陈汤,加烧荷叶祛湿化痰,水煎十剂。服用五剂后,磨音会降低。十剂之后,同室的人再也听不到牙齿相碰的声音了。要求多服几剂巩固疗效。

3.夜咳:舒某,男,教师,1980年3月31日初诊。干咳痰瘀,胸闷三个月,昼夜轻,苔薄白,脉滑。二陈汤加当归后,症状大为减轻,原方继续服用五剂,痊愈。

【节选】局卷四(绍兴续加)

《嵩崖尊生》卷七:二陈汤

[处方]半夏、陈皮、茯苓、甘草、葛根、青皮。

【适应症】酒精中毒。

【节选】宋崖《敬生》卷七

《回春》卷四:二陈汤

[处方]陈皮、半夏(姜汁炒)、茯苓、枳壳(麸炒)、牛膝(去芦)、猪苓、木通、栀子、麦冬(去心)、车前子、黄柏(酒炒),甘草对半。

[方法]文件1剂量。

主治:咳喘、痰浊阻气、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加灯芯1丸,水煎,空腹服用。

[摘录]返老还童第4卷

《疮疡经验全书》卷一:二陈汤

[处方]陈皮、半夏、茯苓、甘草、玄参、升麻、桔梗、天花粉、牛蒡子(粉碎)、连翘、当归、生地、赤芍、黄连、白术、黄芩、紫苏、栀子。

【适应症】咽喉痛、哑巴、不能说话者,常持手。

【节选】溃疡与溃疡经验第一卷

《回春》卷三:二陈汤

[处方]陈皮、半夏(姜汁炒)、茯苓(去皮)、白术(去芦)、苍术(米制)、砂仁、山药(炒)、车前草、木通、厚朴(姜汁炒)、甘草等分。

[方法]文件1剂量。

【主治】化痰止泻。

【用法用量】加入生姜3片、乌梅1片、灯心草1球,水煎温服。滑泻,艾灸百会穴1、舒天穴2、中脘穴1、气海穴1。

腹泻,加肉豆蔻、诃子,去厚朴;口渴,加葛根、乌梅;呕吐和恶心,加入广藿香、乌梅和半夏;夏天加炒黄连、白扁豆;冬天加入煨好的干姜。

[摘录]返老还童卷三

《回春》卷三:二陈汤

[处方]陈皮、半夏(姜炒)、茯苓(去皮)、甘草、人参、白术、竹茹、砂仁、栀子(炒)、麦冬(去心)、乌梅各一枚。

[方法]文件1剂量。

【主治】痰火呕吐。

【用法用量】此方名称引自《杂病》中“清热二陈汤”。

[摘录]返老还童卷三

《古今医彻》卷一:二陈汤

【处方】紫苏1.5元(焙干研末),半夏1元,茯苓1元,陈皮1元,杜仲1元(盐水炒),甘草3分(焙干),前胡1元,桔梗1元,杏仁1元(泡汤去皮)。

主治:伤寒痰多,寒热交结,脉滑喘。

【用法用量】加生姜1片,水煎服。

如有上火,加栝楼膏。

【节选】古今医疗第一卷

《外科全生集》卷四:二陈汤

【处方】橘皮5元,半夏2元,白芥子2元(研),茯苓1元,生甘草3分。

适应症:刚开始注射时,皮肤颜色一样,只有肿胀和疼痛,虽然身体发热,但里面没有脓。

【用法用量】加阳和丸,水煎同服。

[节选]外科全生命文集第四卷

《回春》卷四:二陈汤

[处方]茯苓(去皮)1元,天南星(姜制)1元,陈皮1元,枳实(麸炒)1元,桔梗1元,栀子1元,半夏1元,黄芩1元,甘草3分,木香5分(研),朱砂5分(末)。

[方法]文件1剂量。

【适应症】所有癫痫。

【用法用量】加入生姜3片,水煎,加入竹沥、姜汁,木香研末,朱砂调匀。

[摘录]返老还童第4卷

《种痘新书》卷十二:二陈汤

[处方]陈皮、茯苓、炙荞麦、甘草、桔梗、黄芩(炒)等份。

【主治】痰涎咳嗽。

【用法用量】水煎服。觉得冷,加生姜为导。

【摘录】预防接种新书第12卷


标签: 功效   作用   配方

生活百科 饮食百科 健康养生 美容减肥 自然百科 科普大全 文化常识
Copyright 百科网 备案号:冀ICP备2022029337号-3本站图文信息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大家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