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百里者半九十下一句
行百里者半九十下一句:狐狸助其尾。
原文
给袁送个兄弟说话。
黄松庭健
没有成功,就不是山。掘九步,不次于水泽。行百里者半九十,狐狸助其尾。俗话说,时不再来。从头做起才是君子。
作者简介
黄庭坚(1045年6月12日—1105年9月30日),本名鲁直,号青峰亭、谷道士、谷老人、伏翁、伏村、摩围老人、乾安居士、八桂老人,与黄谷先生、黄太师、先生并称。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宋代属江南西路洪州府。我的祖籍是浙江省金华市。北宋诗人黄枢之子,南宋医生黄翔之父。北宋长子,《二十四孝》中“洗亲溺”故事的主角。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创始人。
黄庭坚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黄庭坚、、晁、秦观都曾就读于苏轼的学校,合称“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的诗被苏轼称为“谷体”。黄庭坚的书法别具一格,独树一帜。他与北宋的苏轼、米芾、蔡襄齐名,被世人誉为“宋四家”。在文坛上,黄庭坚与苏轼齐名,被称为“苏黄”。著有《山谷词》、《黄先生文集》等。
至平四年(1067年),黄庭坚成为秀才,先后任叶县县令、京师书院教授、太和县令、德平镇监、省学秘书、《宗申志》校订、蓟县校勘、国史局编辑、住棚、宣州知府、抚州知府、鄂州宣义郎监。1105年,黄庭坚死于益州南楼,享年61岁。后来,宋高宗追授黄庭坚为“龙图阁大宗师”。1265年,追授黄庭坚并谥号:文节度使。黄庭坚一生为官清正,治学严谨。他作为文学大师和孝顺父母的典范,为历代树立了榜样。
文学造诣
黄庭坚的诗歌以杜甫为蓝本,主张诗歌要有“无心写作”的本质,要有“化铁为金”、“以胎为骨”的方法。他的诗歌风格奇特,是江西诗派的先驱。著有《黄先生文集》和《秦谷趣话》。
书法成就
黄庭坚大字书法风格的形成,是因为他在京口看到摩崖“义和明”后的自律。黄庭坚的《托鹤鸣》有一个误区,就是他把《托鹤鸣》当成了右军写的书,深信不疑,所以极力揣摩老师的学问。但也是错误,促进了黄庭坚长枪短炮式的形成。客观地说,黄庭坚和苏东坡是中国书法史上超越比清代早800年的唐代书风封面,追溯到唐前碑刻或合而为一的书法家。就苏轼书法风格的渊源而言,将他的代表作《寒食诗》与洛阳的《龙门二十品》相比较,可以得到明确的答案。黄庭坚明明标榜的是“义和明”的模式。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