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常识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原文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原文内容

文化常识 2023-08-17 00:54:01
生活中很多朋友不懂得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原文,这个问题小编觉得还是比较简单的,亲自了解了一下这个问题后,就给大家带来了这篇文章,目的当然是能够帮助大家,具体来看下。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原文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原文内容

子曰:“我十之八九立志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顺,七十而不逾矩。”这句话出自《论语》。本文主要论述了孔子的“德治”思想,政治上如何求官、做官的基本原则,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孔子自身学习与修养的过程,回顾过去的新的学习方法,以及对孝、孝等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述。

  《论语·为政》注释

1.是:和“你”一样。

2、立:立,指能够有所成就。

3、不迷茫:掌握了知识,不为外物所惑。

4.天命:天意,指人力所不能支配的事物。古代人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由天控制的。

5.顺:这个有很多解释。总的来说就是对自己不利的意见也能正确对待。

6、从心所欲,不逾矩:从,随意。完毕完毕。时刻,规则。

  《论语·为政》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就立志读书;30岁能够自立;四十岁不能为外物所惑;五十岁时,我得知了自己的命运;60岁的我,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感到不适;七十岁的时候,你可以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情,而不违反规则。"

  《论语·为政》赏析

在这一章中,孔子讲述了他的学习和修养过程。这个过程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渐提高的过程。就思想境界而言,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了解阶段;五六十岁是安心安定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影响的阶段;七十岁是主体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境界。

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中有合理的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学习和锻炼需要很长时间,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言行合一,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为之。这两点适用于任何人。

  《论语·为政》创作背景

《论语》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和再弟子编撰的语录集。写于战国初期。

早在春秋末期,孔子设坛讲学的时候,《论语》的主要内容就初步产生了。孔子死后,他的弟子和再弟子将他的言论代代相传,逐渐记录下这些口头语录的言行,故称《论》;《论语》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故称“语”。

  《论语·为政》作者介绍

孔子,姓孔,名邱,名,春秋时期鲁国(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今河南夏邑县)。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大圣”。

孔子发起私人讲学,倡导仁、义、礼、智、信。弟子3000人,其中圣贤72人。他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他死后,他的弟子和再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记录下来,编成《论语》。这本书被认为是儒家经典。


标签: 原文   天命   内容

生活百科 饮食百科 健康养生 美容减肥 自然百科 科普大全 文化常识
Copyright 百科网 备案号:冀ICP备2022029337号-3本站图文信息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大家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