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常识

秋晚的江上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文化常识 2023-08-15 03:08:01
生活中很多朋友不懂得秋晚的江上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这个问题小编觉得还是比较简单的,亲自了解了一下这个问题后,就给大家带来了这篇文章,目的当然是能够帮助大家,具体来看下。

秋晚的江上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秋夜河上》描写的是秋天黄昏时沿河的景色。《秋夜河上》是现代诗人刘大白1923年的作品。这首诗从整体框架来看,采用了当时流行的小诗风格,小描写,凝练提纲,散文句式,即兴发挥,描绘了一幅秋天黄昏江上的景象。全诗的视点自上而下从黄昏的天空落到芦苇丛中,既表达了诗人对江边秋色的赞叹,也寄托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秋晚的江上》原文

鸟儿回到它们的巢中,

虽然很累,

还带着夕阳回来。

扇动你的翅膀,

把夕阳投在河上;

白头芦苇,

还打扮成美女的瞬间。

  《秋晚的江上》注释

1夕阳:黄昏前将要落下的太阳。

②白头:拟人化指芦苇顶端为白色。

(3)芦苇:一种高草,根茎匍匐,叶宽而平,有大的刷状圆锥花序,广泛分布于潮湿地区,用于编织席子、窗帘、网格等。

4美貌:这里指的是女人漂亮的脸蛋。

  《秋晚的江上》创作背景

20世纪20年代,写新诗的诗人受旧诗影响很大,所以当时的新诗都带有浓厚的旧诗风格。除了用白话写,诗歌的意境和表达往往和旧诗没有太大区别。这是当时诗歌的一大特色。

刘大白也是如此。虽然他试图写一首纯粹的白话诗,但这首诗在格律方面仍然遵循了古典诗歌的原始要求,所以我们仍然可以从旧诗中看到其影响的痕迹。《秋夜河上》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创作的。

  《秋晚的江上》赏析

"归巢的鸟,虽累,仍带着夕阳归来."这只疲惫的鸟想回到它的巢里。这时候,天色已晚。夕阳的余晖照在鸟儿的背上和翅膀上,仿佛把夕阳带回了它的巢。黄昏的景色,在诗人的笔下,有一种忧伤的美。

“累”和“装”是关键词。归鸟累,是诗人的想象,也是诗人的情感迁徙。鸟累了,人也累了。“背驮”二字一方面是对景物的进一步渲染和荒诞的想象,另一方面也凸显了鸟的疲劳程度,因为背驮是一种负重,背驮是太阳。这样你看到的不仅仅是一种风景,更是诗人对人生的体验。

扇动你的翅膀,把夕阳投在河上。诗人只注意到河上的鸟儿和照在它们身上的夕阳。当鸟儿转动翅膀时,它们注意到了河面上夕阳的倒影。夕阳的倒影似乎是从鸟的翅膀上落下来的。鸟儿们已经很累了,但它们仍然把夕阳背在背上,它们并不觉得这是个沉重的负担。

在诗人看来,是鸟儿载着夕阳染河。场面很感人。第二段是第一段的延续和发展。不是说夕阳沉入河底,而是说夕阳被河里的鸟的翅膀翻了个身,这很有表现力。是一种极度夸张的,逻辑性极强的动态描述。与其说是鸟儿载着夕阳的自然延伸,不如说是诗人想象力的深化。它让夕阳沉入江中,此刻的景象更是出神入化。

同时,鸟儿扇动翅膀,抖落夕阳,也是一种情感的发展。说明小鸟不堪重负,希望自由的生活。

"长着白头的芦苇也被制成了美丽的瞬间."诗人把目光从河边转向河边的芦苇。夕阳的余晖染红了河流和芦苇。一瞬间,白芦苇变成了美女。从鸟儿的翅膀到河流,再到芦苇丛,眼前的风景是红色的。在秋天的黄昏,它在河上形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全诗充满了旧诗的情调,只有寥寥几笔,即勾勒出一幅声与情俱在的无声动人的美好画卷,同时又有诗人自己的风格,就像最后两句,通过“妆”与“美”将芦苇拟人化,为全诗增添了几分情趣与活力。

  《秋晚的江上》作者简介

刘大白(1880 ~ 1932),原名金庆邦,后改姓刘,名敬,字大白,别号白家,浙江绍兴人。鲁迅先生是我的同乡朋友,中国著名的现代诗人和文学史家。

刘大白游历日本,南下印尼接受先进思想。他曾在诸暨中学、浙江第一师范大学和上海复旦大学任教数十年。1919年应敬恒毅之邀,与陈望道、夏丏尊、李次九在浙江第一师范学院改革国语教育,被称为“四大金刚”。后历任教育部部长、常务副部长、中央政治会议秘书。在20世纪20年代,他访问了我们的学校并做了演讲。


标签: 怎样   描写   画面

生活百科 饮食百科 健康养生 美容减肥 自然百科 科普大全 文化常识
Copyright 百科网 备案号:冀ICP备2022029337号-3本站图文信息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大家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