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常识

腊月二十四的风俗是什么

文化常识 2023-09-27 23:11:23
腊月二十四的风俗是什么这是最近困扰很多网友的一个问题吧,大家都不知道如果解决,相信大家看完这篇心中会有答案的,边看边学,让我们一起看一下吧。

腊月二十四的风俗是什么

导语:过大年之前,我们会过小年。不过,这小年的时间我国各地有所不同,就南北方来划分,一般北方在腊月二十三,而南方则在腊月二十四。那么,每年南方小年腊月二十四的风俗是什么呢?其中,有一个习俗是扫尘,你知道腊月二十四扫尘的寓意是啥吗?一起来了解。

腊月二十四的风俗是什么

腊月二十四扫尘

1、掸尘

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进行大扫除,将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拿着鸡毛掸子清扫灰尘,扫去霉运,卸下窗帘、蚊帐等进行清洗,洗去糟粕。都是为了承接“新年新气象”的好兆头,希望来年事事顺顺利利,寄予来年美好愿望。

2、祭灶

祭灶,即送灶王爷升天。相传灶王爷是天上的一颗星宿,因犯错被贬人间当“东厨司命”。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就一直在家中保护和记录人们怎么生活、行事,到了小年他就要升天向玉皇大帝汇报,让玉皇大帝在新的一年对人们进行奖罚。

3、年糕、发糕

每至小年,人们都有自己制作糕点的习惯,因为“年糕”谐音“年高”,有年年高升之意,“发糕”在蒸的过程中也会“膨发”,有“发财”之意。

4、年粽子

俗语有“年粽年粽,年年高中(粽)”,外观和内陷没有具体的要求,根据每家每户的口味进行制作,将美好愿景给予其中,希望小孩来年学业进步。

5、甘蔗

寓意“节节高升”,每一节都往上爬,逐渐登顶,也是灶王爷登天的梯子,因此也是祭灶过程中必不可少的。

扫尘需要注意什么?

1、不打破物品

在家清扫灰尘的时候,难免要翻箱倒柜,挪动一些瓶瓶罐罐,这个过程要注意,最好不要打破物品,怕诸神怪罪,如果实在不小心打破了,也应该默念一声“罪过”,大神不在小神在,留意一下比较好,认错后可免。

2、不留死角

既然是打扫卫生,就一定要清扫到位,个别难打扫的死角,想一想办法,也要完成任务,例如天花板的蛛网,油压机,门垫,门后,部分电器的底部,都是藏污纳垢的地方,防止邪神记录下来。

3、用青竹叶

青竹叶具有一定的辟邪清秽能力,高处的蛛网,房角,用青竹叶打扫最好,让脏神、邪神没有地方躲藏,扫得越干净越好。

4、男女搭配

就拿祭灶来说,很多地方都有讲究,“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现在不一样了,女人也可以祭灶,别总以为打扫卫生是女人的工作,男人也应当参与其中,男女搭配,干活不累,体现夫妻一体,不分彼此。

5、夫妻不争吵

二十四“扫尘日”,一些家庭琐事先放一放,尽量不要吵架,如果单位还没放假,那回到家以后,也应当象征性地干一点工作,毕竟有些高处的工作,女人是无法完成的。

据说,有个邪神喜欢搬弄是非,造谣生事,把人间描述得丑陋不堪,人人都厌恶,甚至招惹了玉帝,诸神经过商量之后,干脆在送完灶君之后,二十四来个大扫除,清扫尘埃、掸去蛛网、擦净门窗,打扫的越干净,邪神越不敢进去,反而就喜欢去邋遢、脏乱差的院子,进而开始捣乱,所以,到了扫尘日这一天,一定要把房间院落,打扫的干干净净。

延伸阅读

正月十一日观灯风俗出处

了解正月十一这个日子,会影响人们生活质量,做出一些对这个日子的了解是有必要的,这是因为生活过得如何需要人们经营,从日常生活来看,分析正月十一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以及影响,了解其内涵意义,是必须要做的。

正月十一日观灯来源

正月十一日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观灯的节日,这个节日来源于《鹧鸪天·正月十一日观灯》这一首诗,虽然没有着力描写灯市的繁华热闹,只是概括地描写了两种观灯人截然不同的境况,借以抒发自己的身世之感,并隐含着对南宋统治集团的不满和忧时悲世的情感。以冷笔写热情,以乐景衬哀情,是此词的基本特色。花灯满街满市,月光映照衣裘。少年时的赏心乐事,老来却是悲凉的感受。来到繁华的沙河塘上,初春稍微有点寒冷气候,看完了灯的游人们,慢慢地朝家中行走。

上采日迎春纳福

在元宵节之前送灯的习惯,一般是外公外婆送给外孙、外孙女,送灯时间一般是农历正月初八到正月十一,正月十一在福州地区叫上采日,是元宵前的一个小节日,有迎春纳福之意。这日,各家各户都要点灯庆祝,有些人家晚上还要吃上采饭。旧时的各类元宵庆祝活动也在这日前后拉开序幕。上采日有悠久的历史,寓意迎春纳福。

祭奉紫姑来年丰收

此日祭奉紫姑代表着,人们的内心祈求来年丰收的寓意,因为紫姑代表的是深受压迫的这一类的女性,把她奉为弱女子的保护神。正月十一日,俗称请紫姑日(有的地方为正月十四)。最早记载紫姑的文献是南朝宋人刘敬叔的《异苑》。大致说紫姑是人家的小妾,遭原配的嫉妒,并在正月十五这天被害死在厕所里,天帝怜悯,封她为厕神。但民间敬奉紫姑并非因为她是厕神,而是紫姑代表了深受压迫的女性,才得到女性的崇拜,把她奉为弱女子的保护神来祭祀。

腊月二十七有什么风俗

导读:腊月二十七的主要习俗活动是赶大集,赶集主要是买卖年货,如鞭炮、春联、香烛、烧纸、牛羊肉、各种礼品、头花饰物等。每个地方腊月二十七习俗都不一样,以下是小编带来的腊月二十七各地差异,一起去看看吧。

腊月二十七有什么风俗

宰公鸡

有一句俗话:二十七,杀年鸡。因为到了二十七就已经离过年只有一两天了,而大年初一是不准动刀的,所以一些菜会提前准备好,比如鸡就会选择在腊月二十七准备。二十七,杀只鸡,是取得谐音,“鸡”同“吉”,有吉利、吉祥如意的意思。

赶大集

赶大集的意思是在春节时候的集市,这个时候是非常的红火的,因为大家都忙着准备年货啦!不知道你们那边是不是也这样呢?

洗疟疾、洗旧泥

在老北京有了“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谚语。传说:只要在这天沐浴,就可以除去一年的晦气,洗去一年的疾病,给来年带来好运。大洗的“洗”和大喜的“喜”是同音,取其好意头。这天要集中洗澡、洗衣,以除去晦气,迎接新春。而洗净身体也是表示对祖先的尊敬。

剪头发、洗头

民间传说,正月里不能剃头。俗谚称“二十七,剃精细”,百姓往往在腊月二十七之前理发。

腊月二十七各地差异

北京市民俗

北京过年在腊月二十七这天仍旧继续昨天的工作洗衣服、洗澡 有腊月二十七洗疚疾,洗旧泥的习俗,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传说在这天沐浴可以除去一年的晦气,洗去一年的疾病,其实就是为了祈求来年能健健康康,无病无疾!京城也就有了“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谚语。

山西省民俗

山西 吕梁市各地讲究腊月二十七日洗脚。这天傍晚,婆姨都用开水洗脚。不懂事的女孩子,大人们也要帮她把脚擦洗干净,不留一点污秽。中国民间传有“腊月二十七,婆姨都洗脚。一个不洗脚,流脓害水七个月”的俗语。

什么是腊月二十七

农历腊月二十七过年的前夕的俗称。是中国春节传统习俗,中国民谚称“腊月二十七,宰鸡赶大集”。这一天,家家户户要杀自家的家禽,还要赶集、采购。与平日以购缺卖余为主要目的的赶集相比,腊月二十七赶集主要是买卖年节,如鞭炮、春联、香烛、烧纸、牛羊肉、赠送小孩子的各种礼品、女孩子的各种头花饰物等。这一天,各地的集市都十分红火热闹。

正月十二烤火风俗由来

当人们处于不同的节日的时候,需要遵从的风俗不同,因为不同的节日有其不同的特色,例如,在正月十二的时候,人们有烤火的风俗,除此之外,正月初二这个日子还会有很多禁忌事项是需要注意的。

正月十二烤火风俗由来

在我国部分地区,在正月十二这天至今保留着烤柏火的习俗。黄昏时分,人们在自家门前,点燃柏枝,烟雾中弥漫着一股清香,一家老幼围坐火边,谓曰:烤柏火。烤柏火寓意为败祸,可以避瘟,人们将不用的旧家什,统统烧掉,用烧后剩余的柏枝雕成柏锁,系上绳子,挂在婴儿脖子上,以求长命百岁。谐音烤百火烤百龄火,孩子们走街串巷奔走各家,烤百家火,不生百病,一年无灾无恙。

这天吃饺子生活顺利

在民风民俗文化之中,正月十二这一天,很多地方都会吃饺子,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大家喜欢在这一天包饺子,这主要是因为饺子在包的过程中是需要把封口捏起来的,通常大家也会把饺子捏成老鼠的模样,有的有耳朵,嘴巴等等,还会把绿豆当作眼睛,大家通常都是认为包饺子就是捏老鼠嘴,把老鼠嘴捏死,老鼠就不能咬东西了,家中一年都不会有老鼠,会比较的顺利发展下去。

不使剪刀寓意来年平安

老鼠节这一天不能使剪刀,早饭过后,就要将平时用的剪刀藏起来,而且还要用红绳或红绸把剪刀包起来,只要听不到剪刀的咔嚓声,家里一年就听不到咔嚓咔嚓老鼠嗑东西的声音。当天上午,各家各户的孩子们背着筐头挨家挨户收旧鞋,村中的老百姓也乐意把邪(鞋)送出去。不但表达了老百姓对老鼠的憎恨,还驱赶了父老乡亲们一年的辛苦劳累。

顾大小姐

标签: 腊月

生活百科 饮食百科 健康养生 美容减肥 自然百科 科普大全 文化常识
Copyright 百科网 备案号:冀ICP备2022029337号-3本站图文信息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大家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