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常识

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的职能)

文化常识 2023-10-01 09:03:01
生活中,有很多朋友觉得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的职能)这个问题很难,那么我们到底要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今天小编就带来大家看看,希望可以帮助各位朋友。

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的职能)

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的职能)

(脚本:易顺视频统筹:刘方圆)

本期摘要

从唐到隋的继承和发展,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了秦汉以来的国家政治制度,建立和完善了“三省六部——州县——乡制”,构建了从中央到地方层级有序、分工明确、责任明确的决策和行政执行机制,有力地保障了国家治理的强大政治执行力,促成了“贞观之治”和“开元之盛”的出现,使国家得到了统一。唐朝是一个完善的政治体系,这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制度遗产和成功的治理经验。

一个众所周知的习语,“一室决策”,指的是唐太宗时期的两个著名人物,善于谋划的方和善于决策的杜如晦。说到这两位名臣,就不得不说初唐以三省六部为代表的政治体制。

公元618年5月,李渊代表隋朝称帝,定都长安,国号唐。唐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继承隋朝制度,进一步发展了秦汉以来的中央集权的国家政治制度,建立和完善了“三省六部——州县——乡”制度,有力地保障了国家行政的有力实施和执行,为实现和维护国家统一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省六部——州县——乡”的完整体系是在隋朝创立的。隋朝三省包括内史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内史省保密,门下省专用。尚书省有官、户、礼、兵、刑、工六部。他们服从命令,具体行动,形成了一个有机的决策和行政的统一体,这是隋朝通过继承秦汉以来的制度遗产,对国家政治制度建设的重要贡献。从唐到隋的承袭制度进一步完善了这一政治制度,强化了“三省六部制”、“州县制”、“村制”的实施机制。

唐代三省六部制,设在中央,以皇权为核心。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有两个主官,两个侍郎,六个人。省里有两个“部长助理”,两个“部长助理”,四个“部长助理”。在尚书省,有一个首席官员,即“尚书令”,一个左仆射手,一个右仆射手,一个左仆射手和一个右仆射手。

三省六部设置图

由于尚书岭一职不常设,左右仆从就成了尚书岭省的实际长官。文章开头提到的方和杜如晦,都是唐太宗贞观年间的仆从。他们精诚报国,共同辅佐唐太宗,从而成就了“治国破虏”的传奇故事。三省主官都是宰相,实际上组成了宰相队伍,“辅佐天子,管理百官。”

那么,三省主官如何分工,各有侧重呢?其中,中书省秉承皇帝意志,负责规划国家大政方针,起草诏令、政令等。,以“著书立说,推广宣传劳动”为职责;门下省负责审查中书省起草的诏书、敕令、政令,有权“驳回”并退回中书省重新起草,对起草的诏书、敕令、政令进行修改,职责为“以侍从代之,规驳不得当”。诏令、法令、命令等。经中书省策划起草、厦门省审议审定而成熟,经皇帝“点画”批准,再由厦门省印制,下发尚书省实施。尚书省是中央行政中心,下辖官、户、礼、兵、刑、工六部。负责诏令、法令等政务的具体执行,职责是“统管一切事务,牵住绳索”。

这样,以皇权为核心的三省六部体制构成了最高级别的政府机构和行政执行机构。说完了唐代的中央行政机关,我们再来看看地方的情况。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唐代青铜铸高鼻钮“中书省印”

三省六部制下地方行政的设置主要是州制和郡县制,由尚书省直接管辖。州按所辖户数分为上、中、下州,按地位分为京、辅、安雄、万安、紧州。国家设有“秘书处”行政长官,通常是三级或四级官员,是国家系统的最高行政长官。州刺史的主要助手是“侍郎”、“判官”、“办事员参军”,高级助手有“别驾”、“长史”、“司马”,都是负责一个州整体政务的五品官员。“这九江衙。我蓝袖湿了”,著名诗人刘禹锡、柳宗元、白居易,都担任过司马。判官掌管一州具体政务的执行,设在尚书省六部。书记员参军的职位比法官略高。他的职责是纠正曹参在第六州的军事,他的工作重点是纠察和监督。

每个州管辖几个县。根据户口数量和所处位置,郡县分为七等:池(京)、冀、王、晋、商、中、夏。京师长安,东都洛阳,为赤县,又称“京县”。京都旁边的郡是吉郡。每个县都有一个首席“县令”,赤县县令有五等,其余有六七等。县令就是所谓的“亲民之官”,是代表朝廷直接面对百姓的官员。县令的主要幕僚有“县丞”、“主簿”、“县尉”,都是有官衔的官员,设置的人数因县的级别而异。其中,县丞为县令副职,一般协助县令。主簿具体负责县务的执行和监督。

州和县以下最基本的行政机构是村。每个县下辖几个或十几个乡,“百户为内,五里为乡”,每个乡有一个“李政”,每个乡有五个李政。唐太宗统治时期,每个乡都曾有过“乡长”,但很快就被叫停了。后来乡长的职位长期不设,但乡建制一直存在。每个乡镇有一个“老人”。老龄人大概属于高德龙,他不承担具体责任,只是起到示范作用,而五里实际上负责的是一个乡镇的政务和事务。朱莉只是由县长选拔任命,直接对县长负责,实际上属于县制人员。村制可以看作是郡县制在最基层农村社会的延伸,直接管理着“四邻五保”编制、编进户籍的广大黎族群众。

从上面可以看出,从中部三省到各县,再到各村;从尚书省六部到曹州六部,再到郡县六部助理,“职有常守,职有常员”,形成了上下一致、层层衔接的行政隶属关系和工作机制,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层级有序、责任明确的国家决策和行政执行机制 就像“身之臂,臂之指,而从之”,有力地保证了中央政策法令的执行和国家的治理。

唐代壁画中的唐代官员

唐代的三省六部州县村制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国家政治制度达到了成熟完备的水平,体现了高度的制度文明成就。这一制度的完善和有效运行,特别是三省六部制度,能够充分集思广益,充分发挥各级政治机关的职能和职责,不仅直接促成了唐朝国家治理更加突出的清晰性和高效性,也促成了唐太宗王朝和唐玄宗王朝封建盛世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太宗时期“海平,路不留,门开。”

国家政治的稳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繁荣,有力地促进了唐朝各项事业的发展,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使唐朝成为当时世界上一个繁荣昌盛的强国,引领* * *并成为许多国家效仿的榜样。

唐代的三省六部——州、县、村体制也体现了先进的权力结构和权力配置的制度思想。这突出表现在三个省的权力下放和制衡之间的工作关系。

如前所述,三省的工作是有分工和侧重点的:中书省重点起草以皇帝名义发布的国家政策,起草后提交省政府审核,省政府有“否决”和修改的权力。中央书省的起草和下一个省的审核往往要往返多次,目的是通过权力配置上的分权和制衡,保证国家政策的健全和审慎。皇帝稳妥审慎地做了这件事之后,又“画”了一张,签了一个意见书,最后交给尚书省执行。

这样一种国家法令的政府运行体系的制度思想,使得三省在职权配置和组织制度上既有分工又有牵制,既相互配合又相互制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和运行机制,共同对皇权负责。

唐代三省六部制的完成,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进一步完善,达到了制度文明的新高度。三省六部州县村体制涵盖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决策、行政和运行机制,是唐代国家政治制度的核心组成部分。唐朝以后,这一制度被封建王朝继承和发展,六部尚书制度一直延续到清朝。

(本栏目总供稿人卜宪群,本期作者为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刘玉凤。)

事件编年史

公元617年

唐国公李渊在晋阳(太原)与隋作战,出兵长安。

公元618年

李渊称帝,改国号为唐,定都长安,隋朝灭亡,唐朝建立。唐朝是隋朝之后的统一王朝。

公元621年

为了统一货币,消除隋末钱币的混乱,唐朝下令废除隋朝的五铢钱,代之以新铸的开元鲍彤钱。《钱文》为欧阳询所作,其形制自秦以来仍沿用方孔圆钞。

公元626年

突厥的黎杰可汗率领他的军队来到离长安只有40英里的泾阳,震动了朝鲜。在长安兵力薄弱的情况下,唐太宗设立疑兵计划,率领高士廉、方等六人在渭水与单于渡河谈判,声讨其背叛盟约。于是,双方通过杀白马,达成协议,李杰汗领兵退兵。史称“渭河之盟”。

公元627年

唐太宗贞观元年,也是贞观统治的开始。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从627年到649年,共23年。贞观之治是唐朝的第一个统治,为后来的开元之治奠定了基础。

公元629年

贞观三年,玄奘为了佛法,经凉州出玉门关,西行天竺取经,行程一万余里。贞观十九年(645年),玄奘回到长安。玄奘被全世界人民誉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


标签: 六部   职能

生活百科 饮食百科 健康养生 美容减肥 自然百科 科普大全 文化常识
Copyright 百科网 备案号:冀ICP备2022029337号-3本站图文信息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大家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