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常识

勤能补拙的名人事例(勤能补拙的人物事例)

文化常识 2023-09-29 15:05:01
许多朋友不知道勤能补拙的名人事例(勤能补拙的人物事例)怎么办,对此很疑惑,那么今天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一定可以帮助到你。

勤能补拙的名人事例(勤能补拙的人物事例)

勤能补拙的名人事例(勤能补拙的人物事例)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学校考试后,面对不理想的成绩,有的孩子会说:“我太笨了,学不好。”有的家长可能会说:“你太笨了。停止学习?”更有甚者,有的妈妈会说:“这是遗传的。你父亲读书的时候就是这样。”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聪明,事业顺利;希望孩子聪明,学业有成;希望爱人聪明,家庭和睦;这些想法是人之常情,也是人们经常思考的。但有时可能会适得其反。我们中的一些人可能只是缺乏天赋,天生愚蠢。

「笨」的人真的没救了吗?“愚蠢”会剥夺人追求美的权利吗?还有,“愚蠢”会遗传吗?等等疑惑,《曾国藩传》这本书会给出不一样的答案,告诉我们愚蠢不可怕,勤奋可以弥补。

《曾国藩传》作者张洪杰拥有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清华大学博士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马奖”等荣誉。他深入研究曾国藩。他说,“这几年我对他读得越深,就越尊重他。”

在书中,张洪杰评价曾国藩是“起点低,终点高”的人,“异常笨拙,异常精明”曾国藩独特的“笨拙”是什么,又是如何做到过人的精明?

我智商一般。

书中提到曾国藩的智商只是中等。

民间有个传说,曾国藩从小勤奋好学,每天一定要背一篇文章,不然就不睡觉。一天晚上,他正坐在书桌前背诵《岳阳楼记》。一个小偷潜入他的房间,爬上横梁,准备在他睡着后行窃。到午夜时分,曾国藩仍然没有背诵会议记录。小偷忍无可忍,从房梁上跳下来,生气地说:你这个笨蛋,在看什么书?我会背!小偷说完,背了一句《岳阳楼记》,然后走开了。曾国藩傻眼了。

曾国藩后来在日记中写道:他的资质很差,周围的人有目共睹。

书中记载,曾国藩的祖父曾玉萍希望摆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苦生活。这位老人的全部期望就是他的后代将通过阅读改变他们的生活。

但曾氏宗亲的天赋并不优秀,传承也确实不高明,老人愿望的实现之路并不顺利。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连续17次考秀才,43岁最后一次考中状元。

曾国藩14岁带着两代人的希望参加县考。他六次排名最后,第七次成为学者,时年23岁。他的四个弟弟没有一个学习成功。

而曾国藩同时代的左,14岁参加县考,名列第一;李鸿章是17岁的秀才;梁启超11岁做学问,16岁做学问。

这些例子足以说明曾国藩资质一般,才华不高。这些描述真的很难让人相信,这就是一步步升到清廷的礼部侍郎,相当于现在的“副部长”,也和一代历史名人的称谓大相径庭。

那么曾国藩是通过怎样的努力,逆袭成就一番事业的呢?

那就是勤奋。他受益终生。

首先,曾国藩还是“拙”,也就是崇尚拙。他说:“世界上的笨拙可以超越世界上的聪明。”。意思是世界上看似笨拙的东西,可以超越世界上聪明巧妙的东西。曾国藩最终科举成功,靠的就是“笨拙”。

父亲让他不要读前一句,也不要读下一句;不读完一本书,不碰下一本书;永远不要睡觉,直到你完成一天的学习任务。曾国藩一一照办,更甚。

当然,现在看来,也许这种笨拙的学习方式并不完全正确。然而,正是这种“傻”,培养了曾国藩过人的勤奋、吃苦、坚韧、踏实。特别是他从小因为“傻”而早早接受挫折教育,使他有很强的抗压能力。

不会像我们现在的孩子,学了一段时间就累了;一次考试没考好,你会难过,仿佛世界末日要来了;高考失利会一蹶不振,甚至自杀。

书中描述曾国藩在六郡考试中落榜,他的文章也因为“文理不全”上了黑名单。但他并没有因为这次挫折而放弃,而是开启了自己一贯的“笨拙”思维模式:借用同一次考试的优秀文章,与自己的文章进行对比,进行认真深刻的分析,学习优秀文章的优点,刺探自己的不足,然后对症下药,为下一次考试做准备。

他终于在第七次考试中得了状元。从那以后,他似乎开始明白了。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通过考试,成为了一名学者。最后进了国子监,做了中央官员。从此,他翻开了曾家历史的新篇章,走上了自己梦想的职业道路。

我们都明白“欲速则不达”的道理。曾国藩“笨拙”的学习风格告诉我们“欲速则不达”的含义。只要你努力,你可能开始花更多的时间,甚至比你想象的还要多,但是前面的路会越走越顺。

我们可以借鉴曾国藩的学习方法。如果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鼓励孩子去借高分同学的试卷,仔细对比,找出自己的问题和不足,找到自己未来的进步方向。当然,如果孩子愿意再做一遍试卷就更好了。一次考试就这样,两次。如果再出现这种情况,我们还怕孩子不上进吗?

曾国藩领兵打仗,最后取得胜利,靠的就是“拙”的精神,也就是他著名的“打硬营,打暗战”的战术。

曾国藩虽是文官,但因为志向远大,“学而优则仕”,一心为清廷建功立业,造福万民。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时,他奉命为朝廷组建阿香军,带兵作战。他打蠢仗,打蠢仗,计策稳扎稳打,最终成功平定太平天国运动,立下赫赫战功。

其中,1858年,湘军与太平天国对峙期间,湘军包围安庆后,曾国藩下令在安庆城边周围挖两道70里长的长壕沟,并沿壕沟修筑两道长墙。用一系列壕沟活捉一座城,城内的人都难以长久生存,更谈不上战斗力了。

显然,这是一个笨拙而费力的策略,而且需要一年、两年甚至更长时间。这恰恰是曾国藩战略思想的体现:锻造硬营,打暗战。不攻,只守;进可攻,退可守。

由此我想,也许曾国藩的战略思想类似于* *所用的一个著名的战略方针,“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取得全国胜利”。

* * *曾评价曾国藩:“遇人便独取曾文正。”意思是,对于现代人物,我只佩服曾国藩。

如果你想通过笨拙来完成一件事,你必须通过勤奋来弥补。“天道酬勤”是曾成功的真实写照。他人生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笨拙”。因“笨拙”而勤奋,因勤奋而勇敢,因勇敢而胜利。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确实值得我们的后代学习。

其次,曾国藩一生的追求是成为“圣人”。他有一套独特的自我完善和不断自我提升的方法。

曾国藩在漫长的为官生涯中,十年七升,怀揣梦想,践行圣人之道,造福万民。然而,他的职业道路跌宕起伏,充满了逆境和各种艰辛。

但智商平平的曾国藩,每次身处逆境都善于反省。当他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性格、脾气、气质、作风有很多无法改正的问题时,他决定“学做圣人”。可以说是越挫越勇!

“学而优则仕”是他一生的目标,也正是这种远大志向驱使他一生不受任何利益的诱惑。就像他说的,“他想的是大,不是为了小利益”。他的远大抱负也促使他在任何困难或挫折面前不退缩或气馁。正如马云所说:“梦想要脚踏实地,眼泪息息相关。”

那么,曾国藩是如何实现自己“圣人”之志的呢?

读书

曾国藩因为仕途受阻,在家呆了两年。在极度的痛苦和烦躁中,他拿起了老子和庄子的著作。几千年前祖先的思想给了他意想不到的人生启迪,让他豁然开朗,仿佛看到了新的天空,渐渐平静下来。在阅读和反思的同时,他越来越意识到自己的致命弱点。

他还逐日复习经典,阅读大量历史书籍,从阅读中汲取营养,滋养身心。这样,一个中国人,读书让他充分认识,开阔了他的胸怀。也许这就是读书给人带来的好处。

写日记

曾国藩有一个习惯,每天在商函中认真写日记。仔细回忆和检索自己当天的所有言行,如果发现有不符合圣人要求的地方,要记在日记里,并写下深刻的反省,第二天严格改正。他每天都在反思自己,检讨自己,修正自己,甚至到了60岁,一辈子都在打磨自己。

为了更好的提升自己,他在日记里给自己设立了一个日班。每天从起床到睡觉,吃喝睡,都进行自我监督和管理。

在“日班”里,他给自己定了一个基本的学习时间表:每天早起,写100个大字,复习经典。每天读十页历史,茶余饭后每篇日记讲一篇。每天写诗写作文。这样,他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通过写日记,曾国藩养成了注重细节、认真对待细节的习惯,在细节上严格要求自己,以求达到“圣人”的标准。现在流行一句话“细节决定成败”,200年前曾国藩就是这么说的。

“师友夹紧”法

“师友夹”的方法是借助外力来监督自己。这是曾国藩的修身经验,值得借鉴。

曾国藩说,事情必须刺激,强迫才能成。为了“钳制”他的成长,他特意从城外搬到城里,因为城里有很多好朋友。他把自己的日记交给朋友阅读评论,交流修身养性的心得,以便更好地修身养性。

曾国藩一生写日记,所有日记都向亲朋好友公开。这一直是他的自强修身之道。所以,他一生都在学习,在进步。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终身学习是21世纪人们的通行证”终身学习是200多年前“笨手笨脚”的老祖宗曾国藩成就的。在21世纪的新时代,我们没有理由做不到。

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我们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挫折。希望大家能牢记勤奋可以弥补缺点的道理,想想老增福的“笨拙”,这样才能继续前进。

希望你能看到这篇文章。如果你还有才华,恭喜你。希望你不要让懒惰锁住你的聪明和智慧。如果你没有天赋,不要气馁,因为努力可以帮助你,加油!


标签: 物事

生活百科 饮食百科 健康养生 美容减肥 自然百科 科普大全 文化常识
Copyright 百科网 备案号:冀ICP备2022029337号-3本站图文信息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大家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