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土家族习俗

生活百科 2023-09-13 03:24:01
土家族习俗很多小伙伴都不知道如何解决这个令人困扰的问题,下面的,这几件事容易考不好希望大家能找到问题的答案!

土家族习俗

1.节日

土家族人非常重视传统节日,从2000年初到年底,可以说每个月都有节日。

在众多节日中,“过年”是最有特色的,只有部分地区保留了这一习俗。过新年,又叫蓑衣年,意思是29日过农历新年,28日过农历新年。因比汉族早一天庆祝而得名。那时候家家户户都会杀年珠,做绿豆粉,煮米酒或者吸酒。

2.婚姻和爱情

土家族历史上的婚姻比较自由。男女自由恋爱后,经双方父母同意,涂老师(巫师)见证,即可结婚。在恩施石爻和大山顶峰,有“女儿会”的习俗,即在农历七月十二日,青年男女载歌载舞,相亲相爱,成为终身伴侣。

土家族人回到故土后,迫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实行包办婚姻。土家族是一夫一妻制。解放前有表亲结婚、填房结婚的习俗。

解放后,人民政府颁布了新的婚姻法,从此土家族人民真正享受到了婚姻自主的幸福。土家族的结婚仪式一般包括“打样”、“求婚”、“向红人献殷勤”、“订婚”(俗称“插香”)、“观日”、“迎亲”等程序,类似于古代汉族的“六礼”。比较有特色的结婚仪式是陪十姐十弟哭婚。

3.葬礼

土家人曾经多次火葬。出殡时请屠老师念经,道士领路。对于祭祀上吊的人来说,牛是当地老师供奉给神灵的,牛头是当地老师独占的。穷人经常借牛作为祭品。后来受汉族影响,都改为土葬,程序分为葬、葬、葬、葬、葬等部分。

在清江河谷以北的土家族地区,有一种独特的古代丧葬歌舞“跳鼓”,又称“跳Salho”。在草堂里,无论谁家的老人去世,都会请师傅到家里打丧鼓。那一夜,唢呐高奏,锣鼓喧天,鞭炮声不断。丧钟一响,邻村的人都来参加葬礼。

4.禁忌

土家族的禁忌很多,几乎涵盖了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农业耕作、岁时节日、婚丧嫁娶、生孩子、吃喝、祭祀仪式等等。比如18岁务农,“正月忌头,腊月忌尾。”除夕之夜,女人们要避免磨东西、梳头、洗衣服,怕来年下雨把地里的土冲走。

从腊月二十九到正月初一,妇女要避免缝纫,以免用耙齿钉牛脚和稻茬,玉米会长蛀虫;避免将大米浸泡在汤里,以防雨水冲走庄稼。立春之日,忌采井水;初秋的一天,忌摘菜。春耕之初,视天而定,羊日禁止播种,播种后为小夏节,龙日不破土。

延伸阅读

土家族风俗简介

1、土家族的婚姻习俗

从前,土著人有同姓通婚的习惯。有一句话叫“每一个姑姑家的女儿都要嫁给姑父家的儿子”,叫做骨籽。无论年事大小,都有一个习俗,姑姑的女儿10岁以上,必须由姑父的儿子出嫁。有一句“阿姨的女儿,伸手去拿;舅舅家要了,叫过河。还有兄弟死收嫂子,兄弟死收媳妇的“坐床上”的习惯。青年男女在恋爱和婚姻方面相对自由。唱歌跳舞的时候,他们相爱,得到老师的允许,就可以订婚结婚了。以后由于封建经济的发展和汉族的影响,婚姻受到“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束缚。要订婚结婚,必须准备牛羊肉酒钱作为嫁妆,有的穷人家一辈子也嫁不出去。

2.土家族丧葬习俗

土家族的“葬礼”仍然是一首歌谣打鼓踩歌有“越丧鼓”的习惯。人死后要唱“孝歌”,通宵打鼓。如果老人死了,他会在殡仪馆里生柴火,烧一把火。安葬后,未燃尽的柴火会平均分给子女,以示平分遗产的意思。在葬礼上,道士用柴火敲打棺材来驱赶鬼魂。孝子扶帐于棺前,匍匐而行,亲属到墓。安下葬时,请屠老师在坟前画八卦,撒雄黄酒,棺材入坑。孝子埋棺材前要挖三个锄头。对于死得好的,在坟前插一根竹签,一把伞;非正常死亡的,请屠老师在刀梯上超度。

3.土家族的饮食习惯和特点

土家族以吃杂粮为主,如玉米、小米、荞麦、红薯等,米饭吃得少。喜欢鱼腥味,喜欢喝酒。用大块的肉招待客人是真诚的。如果切得太细,会被嘲讽为小气吝啬。用陶碗喝。对于五味,我特别喜欢辣,每餐都不留辣椒。我也有喝油茶的习惯。即“土家族用炒黄豆、玉米、爆米花、豆浆、芝麻、绿豆取水出油,贡茶叶做汤,向客人进贡。”在过去,有喝葡萄酒的习俗。

土家族风俗习惯

1.饮食习俗。元朝以前,土族以畜牧业为主,食物结构比较单一,以肉类和奶制品为主,也吃青稞炒面。元明以后,土族逐渐转向农业经济,饮食以青稞、小麦、土豆为主。

2.服装习俗:传统男装,头戴有锦缎边的毡帽,内穿绣花高领斜跨白色上衣,胸前绣有五彩图案,外套黑色、蓝色或紫色背心,或身穿宽边长袍,腰系绣花腰带,脚穿白色短袜和云纹绣花布鞋。

3、婚俗,根据闽、土族的民间传说,在古代,土族女孩不出嫁,男子从妻生活,后来演变为男子娶女子。民和土族的道拉先娶子女,后娶女儿,子女娶满堂,指的就是这种情况,但这在其他土族地区没有体现。

4.土家族是中国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居住在毗邻湘鄂渝黔的武陵山区。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土家族人口约为8353912人,在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排名第七,仅次于壮、回、满、维吾尔、苗、彝。

叶家族的由来

关于叶氏家族的起源,有四种说法:

1、出自糜姓,颛顼后裔叶公,以封地为氏。据《同治依桐》、《同治宗室略以市为姓》等材料,颛顼后裔沈诸梁又名叶公,是习语“叶公龙浩”中的叶公。他的本名是沈诸梁,是春秋时期楚国的萨吉马沈尹旭的儿子。他才华出众。在楚惠王统治期间,他被任命为楚国北部城市叶仪的行政长官。叶公在叶仪修建水利工程,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生活环境,叶仪人民“舍不得穿”。他平定了白公的叛乱,身居要职,不爱权力。他勇敢地退休了,退休到了叶仪。其后人以夷为氏,为叶祖地,为叶始祖。

2、出自叶吊锅。野调是一个古老的国名,他的家乡在今天印度尼西亚的爪哇或苏门答腊。东汉永建六年,派遣使节来华,建立友好关系。叶刁所在国的移民大多以叶为姓来到中国,被称为竹丝。

3、来源于中国古代姓氏。中国古代姓氏中的“杨叶”和“叶大夫”在今天已经看不到了。按照二字姓、三字姓改为单字姓的规则,、叶大夫的姓后来都改成了叶的姓。

4、来自其他血统和少数民族的有叶氏:

①据姓氏考证,我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日南县(今越南)有不少以叶为姓的人。例如,春秋时期,吴国人叶雄就是南方少数民族的后裔。

(2)满族那拉族、叶乐和族、德昂海族,以及台湾省原住民、彝族、蒙古族、土家族、锡伯族、保安族、回族、苗族都有叶姓。

姓祖:叶。古时候,颛顼的后代吕仲有六个儿子,最小的儿子名叫纪廉。纪廉的后代曾做过周文王的老师,在京山(今鄂西)被周成王追杀。建国时为荆,定都丹阳,后迁都郢,改国号为楚。春秋时期,的曾孙徐,是楚平王时沈县(今安徽临泉县)的殷,后人为沈氏。楚国的继承者萨基马,以正直和仇恨受到楚人的尊敬。楚昭王十八年(公元前498年),在与吴军的战争中英勇牺牲,于是把儿子封为殷。继承父业,平定白之乱,造福楚王,为楚国立下了汗马功劳。他被封为南阳人,封为叶公,世人尊他为叶公。后人以城为氏,被尊为叶氏始祖。因为它的字体很大,后人习惯称它为高叶。


标签: 土家族

生活百科 饮食百科 健康养生 美容减肥 自然百科 科普大全 文化常识
Copyright 百科网 备案号:冀ICP备2022029337号-3本站图文信息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大家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