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暴雨灾害等级

生活百科 2023-09-08 18:39:01
暴雨灾害等级是各位朋友所需要解决的问题,问题理解之后可以给朋友带来很大的帮助,所以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详细讲解,一起来看看吧。

暴雨灾害等级

暴雨灾害等级

暴雨灾害等级,暴雨是我国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是一种影响严重的灾害性天气。长期暴雨容易产生积水或径流淹没低洼地区,造成洪涝灾害。怎么区分暴雨灾害等级?

  暴雨灾害等级1

暴雨分四级:暴雨蓝色预警、暴雨黄色预警、暴雨橙色预警、暴雨红色预警。

I .蓝色暴雨警告

标准:12小时内降雨量将达到50毫米以上,或者已经达到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准备;

2.学校、幼儿园应当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学生和儿童的安全;

3.司机要注意路面积水和交通堵塞,确保安全;

4、检查城市、农田、鱼塘排水系统,做好排水准备。

二、暴雨黄色预警

标准:6小时内降雨量将达到50毫米以上,或者已经达到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暴雨防范工作;

2.交通管理部门根据路况在强降雨路段采取交通管制措施,在积水路段实施交通疏导;

3、切断低洼地区危险的室外电源,暂停露天场所室外作业,将危险区域群众和危房居民转移到安全地方避雨;

4、检查城市、农田、鱼塘排水系统,采取必要的排水措施。

三、暴雨橙色预警

标准: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到50毫米以上,或者已经达到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应急工作;

2.切断危险的室外电源,暂停室外工作;

3.处于危险区域的单位应当停课或者停业,并采取特别措施保护已经到校的学生、儿童和其他工作人员的安全;

4、做好城市和农田排水,注意防范可能发生的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四、暴雨红色预警

标准: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到100毫米以上,或者已经达到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应急和救援工作;

2.停止集会、停课、停业(特殊行业除外);

3、做好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预防和救援工作。

  暴雨灾害等级2

暴雨的主要危害有两个:

1.涝灾

由于暴雨来得急、下得大,排水不畅容易导致渍水,使土壤孔隙充满水分,导致陆生植物根系缺氧,抑制根系生理活动,使农作物受害减产。

在城镇,当雨水过多超过排水能力时,路面会出现水流,低洼处会形成积水,造成城市内涝,对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商业活动和市民日常生活造成很大影响。

2.洪灾

暴雨引发的洪水淹没农作物,使农作物难以正常代谢,造成各种伤害。淹水越深,淹水时间越长,对农林渔业的危害越严重。

暴雨造成河流泛滥,还会引发山洪、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不仅危害农作物,还会破坏农房、工农业设施和道路,甚至造成人畜伤亡和严重的经济损失。

我国历史上几乎所有的洪水都是由暴雨引起的,如1954年7月的长江流域洪水、1963年8月的河北洪水、1975年8月的河南洪水、1991年的江淮洪水和1998年的全长江流域特大洪水,都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暴雨的季节和分布:

中国是一个多雨的国家。除了西北部分省份,几乎都是暴雨。冬季暴雨仅限于华南沿海地区,4-6月华南地区暴雨频发。6-7月,长江中下游地区经常出现持续性暴雨,持续时间长、范围广、暴雨量大。

7-8月是北方省份的主要暴雨季节,暴雨强度很大。8-10月,雨带逐渐南撤。夏秋季以后,东海和南海的台风暴雨非常活跃,台风暴雨的点雨量往往很大。

  暴雨灾害等级3

暴雨的主要危害有哪些?

暴雨是我国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其危害主要包括洪涝灾害。暴雨天气发生时,常伴有雷电和大风,常导致山洪暴发、河水泛滥、内涝,毁坏农作物、建筑物和材料,造成人畜伤亡,农作物绝收或绝收,交通和通讯受阻等。暴雨可以直接引发灾害,也容易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暴雨洪水灾害涉及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通信、建筑设施、城市运行、人民日常生活、生态环境等方方面面。

暴雨前有什么征兆?

夏季,在观察以下天气迹象时,要加强对暴雨发生的警惕。

1.早上很闷热,连呼吸都困难。一般是低压天气系统临近的征兆,下午往往会有强降雨。

2.早上看到远处有宝塔状的墨云隆起,一般下午会有强雷雨。

3.连续多日天气晴朗无云,特别热。突然,我看到一个小云团在山的迎风坡升起,通常在午夜或凌晨会有强烈的雷雨。

4.在炎热的夜晚,听到不远处沉闷的雷声一般是暴风雨即将来临的征兆。

5.当你看到地平线上出现漏斗状的云或龙尾云,说明天气极不稳定,雷雨大风随时可能到来。


标签: 等级   灾害   暴雨

生活百科 饮食百科 健康养生 美容减肥 自然百科 科普大全 文化常识
Copyright 百科网 备案号:冀ICP备2022029337号-3本站图文信息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大家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