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掩耳盗铃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掩耳盗铃给我们的启示

生活百科 2023-08-15 12:02:01
掩耳盗铃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这是最近困扰很多网友的一个问题吧,大家都不知道如果解决,相信大家看完这篇心中会有答案的,边看边学,让我们一起看一下吧。

掩耳盗铃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掩耳盗铃给我们的启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了坏事是不可能让别人知道的,做任何事都不要自欺欺人。世间万物都是客观存在的,不正视客观存在的现实,最终会自食其果。习语来自《吕春秋·自知》,意思是偷钟,捂住耳朵,怕别人听见。打个比喻,你在欺骗自己,你必须努力掩盖你掩盖不清楚的东西。

  《掩耳盗铃》原文

如果人民有一个时钟,并想离开,时钟太大,不能是消极的。被椎骨破坏,钟声响起。我怕人家听到会偷我东西,捂着耳朵。恶人闻之,也;恶是自臭,是可笑。

  《掩耳盗铃》译文

晋国大夫范逃跑的时候,一个老百姓得到一口钟,想把它带走。只是钟太大了,背不动。于是他用锤子把它敲碎,于是钟就响了。老百姓怕别人听见吵闹,就来和他抢钟,就把耳朵堵住了。害怕被人听见是正常的;认为自己听不见别人说话是愚蠢的。

  《掩耳盗铃》注释

1.钟:古代用青铜制成,只有富人和贵人才能拥有。

2,情境自然:情境,拟声词。

3、然而:一般指长什么样。

4、被椎骨破坏:指的是时钟。

5、脊椎:锤子。

6, 瓊:赶时间。

  《掩耳盗铃》创作背景

战国时期,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割据混战的局面成为吕不韦社会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战国末期,实现国家统一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当时各国都想以自己为中心实现统一,为了统一,必然要进行合并战。当时秦国的政治改革比较彻底,在吞并战争中,逐渐在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取得压倒性优势。

  《掩耳盗铃》赏析

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事物的客观性,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故事中的小偷认为堵住耳朵,铃铛就会消失,这违背了物质的客观性,铃铛是客观存在的。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客观存在的,它的存在和发展是独立于人的意识的。总之,世界是客观的物质世界,这就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

  《掩耳盗铃》作者简介

吕不韦,姓蒋,姓陆,生于濮阳(今河南安阳市滑县)。战国末期,是一个保家卫国的商人和思想家,后来是秦国的宰相,姜子牙的第二十三个孙子。早年在杨宅经商,将秦国质子异族带回秦国,并扶植成为秦庄襄王。之后被拜为丞相,封了文信,在河南洛阳吃了十万户。出兵攻下周、赵、魏三地,分别设立三川郡、太原郡和董军郡,为秦王嬴政吞并六国的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主持编纂了《陆春秋》(又名《陆览》),包括八观、六论、十二朝,融合了先秦诸子的学说,在历史上被称为“杂家”。


标签: 启示   道理

生活百科 饮食百科 健康养生 美容减肥 自然百科 科普大全 文化常识
Copyright 百科网 备案号:冀ICP备2022029337号-3本站图文信息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大家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