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氨基酸配方粉(氨基酸配方粉有营养吗)

生活百科 2023-09-27 06:19:23
最近氨基酸配方粉(氨基酸配方粉有营养吗)这个问题很火,不同的人一定有不同的问题,比如许多人都会遇到的,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解答,快来看看吧。

氨基酸配方粉(氨基酸配方粉有营养吗)

氨基酸配方粉(氨基酸配方粉有营养吗)

特殊医学用途奶粉全称为“特殊医学用途婴幼儿配方奶粉”,是为满足特殊障碍、疾病或医学状况等特殊医学状况的婴幼儿营养需求而设计的粉末状或液态配方奶粉。这类食物必须在医生或临床营养师的指导下单独食用或与其他食物混合食用。

四种常见的特殊医用奶粉

低乳糖配方奶粉

乳糖在自然界只存在于哺乳动物的乳汁中,通过消化可以分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但有些孩子天生乳糖酶缺乏,或因腹泻导致乳糖酶缺乏,引起乳糖不耐受。不能分解的乳糖在肠内发酵,引起胀气和腹泻。

对于乳糖不耐受的患儿,或腹泻期间的患儿,腹部手术后的患儿,应给予无乳糖奶粉,避免乳糖不耐受引起或加重腹泻,或奶粉胀气影响术后伤口恢复。如果儿童乳糖不耐受,他们需要避免含有乳糖的食物。如果腹泻,需要使用无乳糖配方奶粉,直到腹泻停止两周,肠道乳糖酶恢复。腹部手术后的孩子需要吃不含乳糖的奶粉,直到伤口痊愈。

●水解奶粉

适合:牛奶蛋白过敏的儿童。

水解奶粉根据奶粉中蛋白质水解的程度可分为中度水解奶粉、深度水解奶粉和氨基酸配方粉。与普通配方奶粉相比,水解奶粉不易引起过敏,适用于乳蛋白过敏的婴儿。水解配方奶粉的营养成分与普通配方奶粉相同,在保证正常奶量的情况下,可以保证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

适度水解奶粉:适度水解奶粉中可能引起乳蛋白过敏的一部分蛋白质分子被水解,不仅更有利于宝宝的消化吸收,还可以用来预防宝宝发生乳蛋白过敏。

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将乳蛋白中大部分容易引起过敏的蛋白质水解成一些短肽和氨基酸,但仍有5%~10%的乳蛋白过敏宝宝,适用于治疗轻度乳蛋白过敏。

氨基酸配方奶粉:不含任何肽段,适用于治疗严重的乳蛋白过敏。牛奶蛋白过敏儿童缓解率高达90%。

低热量奶粉

适合: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儿;消化道手术后不能正常进食的儿童;1岁以上胃肠功能紊乱、喂养困难、挑食、生长发育不良的儿童。

高热量奶粉按年龄段可分为1岁以上配方奶粉和1岁以下配方奶粉。

1岁以上婴儿配方奶粉: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往往出生体重低,所需液体少,消化道发育不全,但也需要大量能量和营养才能赶上生长。因此,适用于1岁以下婴儿的高热量婴儿配方奶粉是专为早产儿或低出生体重儿的特殊需要而设计的。在同样的液体量下,它的能量密度比普通奶粉高,渗透压更低,更适合他们脆弱的消化道,额外添加了促进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1岁以下配方奶粉:1岁以上高热量奶粉能量密度高,多用于消化道手术后不能正常进食情况下的肠内营养支持,或用于1岁以上因各种原因出现胃肠功能障碍、喂养困难、挑食、生长发育不良的儿童。

●代谢病配方奶粉

适合人群:患有代谢疾病的儿童

代谢性疾病配方奶粉是专门为代谢性疾病患者设计的特殊配方奶粉。不含儿童不能代谢的氨基酸。在为儿童生长提供蛋白质,保证其生长发育的前提下,可以避免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患有代谢性疾病的儿童,从出生开始就应在医生和临床营养师的指导下终身使用相应的配方奶粉,并在临床营养师的指导下严格按照规定增加天然蛋白质的摄入。

需要食用特殊医用奶粉的儿童

不能只吃普通奶粉

先天性乳糖酶缺乏或乳糖不耐受的儿童:如果继续使用不含乳糖酶的普通配方奶粉,会因乳糖的持续摄入而出现腹泻、腹胀、排奶等症状,进而因营养摄入不足而导致蛋白质营养不良、消瘦、生长迟缓。

对乳蛋白过敏的儿童:如果使用普通配方奶粉,可能因摄入过敏源而加重过敏症状,出现胃食管反流和便血,导致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影响儿童肠道吸收功能,从而导致儿童生长发育迟缓、营养不良、免疫功能差。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高热量奶粉是在普通配方奶粉的基础上,在一定量的液体中增加的热量、蛋白质等早产儿必需的营养素。如果继续吃普通配方奶粉,会导致营养摄入不足,生长缓慢。

挑食或因疾病导致食量不足的儿童:高热量配方奶粉可以弥补日常饮食中的不足,保证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如果吃的是普通配方奶粉,挑食、偏食、疾病的情况没有改善,就有可能出现消瘦、营养不良、生长迟缓,甚至脑残。

遗传性代谢病患儿:由于自身疾病的影响,部分氨基酸和脂肪不能分解代谢。如果吃普通奶粉,不仅会加重孩子疾病的严重程度,还会引起一些并发症,如智力低下、肌肉僵硬、肝衰竭甚至死亡。(上海市儿童营养科副主任李杰)

来源:新民晚报


标签: 氨基   配方   营养

生活百科 饮食百科 健康养生 美容减肥 自然百科 科普大全 文化常识
Copyright 百科网 备案号:冀ICP备2022029337号-3本站图文信息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大家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