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重庆高考状元2021(重庆高考状元2021文理科状元)

生活百科 2023-09-25 17:25:01
在生活中小伙伴们是不是经常遇到一些很困惑的问题,比如我们今天要说的重庆高考状元2021(重庆高考状元2021文理科状元)这个问题,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其实很简单,下面可以跟着小编来具体了解一下吧。

重庆高考状元2021(重庆高考状元2021文理科状元)

重庆高考状元2021(重庆高考状元2021文理科状元)

十年来,重庆大学聚焦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坚持为党和国家育人,大力推进“三轮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制定实施本科教育2029行动计划和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着力打造一流本科教育和卓越研究生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

近年来,重庆大学围绕“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建设目标,不断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肩负起培养“国家栋梁、行业精英”的使命,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优质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加强顶层设计

创建一流的本科教育和优秀的研究生教育

随着世界科技的发展、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产业转型的加剧,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体现出“跨学科、技术融合、人文渗透”的显著特征,培养面向未来的具有更广阔的跨学科、跨领域知识体系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成为高校的迫切任务。

在此背景下,重庆大学着眼于顶层设计、关键要素和可持续发展机制,着眼于引领未来工程创新人才培养,进行系统的探索和改革。

早在2012年,重庆大学就探索国际化、跨学科理工科、文史哲复合型人才,先后成立了洪深学院、博雅学院和重庆大学-辛辛那提联合学院。2018年,学校召开本科教育大会,发布《重庆大学2029年本科教育行动计划》,创造性地构建了“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的多元化、多维度、个性化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全面培养具有“5C”核心能力(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可持续学习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2021年,重庆大学本科教育迈出关键一步,正式实施“本科学院”运行模式。本科院校作为本科教学和管理的机构,具有管理机构和办学机构两种属性。学校以本科学院为依托,全面推进大招生、大培养、大管理,比照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专业水平,以“5C”核心能力培养为目标,建立招生选拔、人才培养、毕业发展全链条联动机制。

同年,学校召开研究生教育大会,启动实施《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创建卓越研究生教育,推进研究生分类培养,不断改进和完善研究生培养体系、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和国际培养体系,开展产教深度融合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

沿着人才培养不断创新的轨道,重庆大学在工科新课程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被教育部誉为工科新课程人才培养的“伟大经验”。

30门课程被认定为首批国家一流课程,72.7%的专业位居全国同类专业前20%,61个专业入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21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或国际认证,数理两个专业入选国家“强基计划”。曙光计算机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成功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大数据与软件学院入选国家特色示范软件学院,“创新与合作——卓越工程研究生教育培养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获2021年重庆市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全市第一名)。建筑系连续十年发起的跨学科、多专业联合毕业设计教学获得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获得学科高水平竞赛1335项(其中国家一等奖91项)。2018年获国家教学成果奖4项,2021年获重庆市教学成果特等奖4项,一等奖10项。

下一步,重庆大学将进一步推进理工、文工、医学工程交叉,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体系,努力培养能够肩负起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推进科教融合、产教合作育人。

大力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

2021年7月,重庆大学岳明科技实验班(以下简称“岳明班”)的学生和同学们共同设计了一款电子化、轻量化、低成本的“盲文多行阅读器”。该产品已入选重庆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重点培育项目200强,正在冲击全国总决赛。

作为面向未来新经济、新商业业态的新工科改革试验田,岳明班由重庆大学、重庆两江新区、明月湖国际智能产业科技创新基地于2020年12月共建。它借鉴了欧林工学院的培养模式,并结合国家和重庆市的产业需求进行模式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培养模式。当地* * *提供办学经费和孵化资源,学校选派不同专业的学生“混搭”,组建新的工程教育实验班,共同培养未来的产业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这种项目驱动的人才培养模式,突破了专业壁垒,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目前,明月班已与华为、DJI等企业合作建设校企协同教育实验室。

在岳明科技创新班的成功经验下,2022年9月,由重庆两江新区管委会、重庆大学、明月湖国际智能产业科技创新基地共建的重庆卓越工程师学院正式揭牌,迎来首批171名新生。工程学院主要围绕“智能+新能源”发展方向,培养行业急需的高素质工程师,促进重庆及两江新区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集聚创新资源,激发创新活力,打造人才培养新生态,深化新工科教育实践,培育“教育+科技+产业”融合示范区。学院致力于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等领域。,围绕智能汽车软件、智能制造、产品创新三大方向,建立大师与大师融合的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培养行业企业急需的产品经理、产品工程师、系统工程师等高层次人才。

今年6月,学校新成立了洪深学院,致力于构建“思想政治教育+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三位一体,努力培养更多具有家国情怀、人文素养和全球视野的基础学科拔尖人才。还有更早成立的博雅学院,致力于培养未来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优秀人才;重庆大学-辛辛那提大学联合学院采用国际先进的COOP工程教育模式,即课堂理论学习和企业带薪实习交替进行,培养具有广阔国际视野、深厚专业基础和突出创新能力的研究型工程人才...在重庆大学,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教育工程不仅多姿多彩,而且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加快培养“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

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以“面向未来的卓越工程师教育”为办学理念,以提高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为导向,通过系统的培养设计、全面深化培养模式改革、全方位深化开放合作,加快培养“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

2022年8月,重庆大学作为西南地区唯一一所高校(全国仅有10所),入选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单位。将联合华润集团、南方电网、中国电力分公司等9家头部企业,围绕国家在工业母机、半导体、新材料、智慧能源、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等领域的重大战略需求,针对国家重大工程技术计划和前沿问题,开展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和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努力打造“人才培养创新、技术创新、产业创新”三位一体,在全国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国家杰出工程师培养“示范室”。

以深化博士教育综合改革和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机制改革为契机,学校成功申请入选教育部资助的2022年博士研究生(以下简称“科研博士”)专项招生计划建设试点高校,旨在增加博士研究生培养规模,加快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科研和共性技术研究, 培养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关键领域和关键核心技术的急需紧缺人才,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人才中心和创新之地作出重大贡献。

作为全国首批“工程博士”授权试点高校(共25所),学校培养了近4万名工程硕士和近800名工程博士,为党和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工程人才。近年来,为全面深化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瞄准科技前沿和重点“卡脖子”领域,今年7月,学校成功申报为工程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高校,并已与企业强强联手,2022年完成326名工程博士招生。

同年9月,学校还成功入选“教育部所需储能技术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全国仅有10所)试点高校建设。未来将以储能领域技术实际问题和高层次技术领军人才短缺为导向,采取多学科交叉、产教融合的协同教育模式,培养能够引领储能领域科技创新和产业快速发展的领军人才,为提升储能领域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和战略核心技术做出更大贡献。

强化“四个保证”

打通育人的最后一环

就业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重庆大学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稳就业”“保就业”的决策部署,把毕业生就业放在突出位置,切实抓好“四个确保”,努力促进毕业生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强化组织保障,完善组织领导机制、责任落实机制、监督激励机制和就业联动机制,以健全的工作机制落实毕业生就业情况。强化教育保障,分年级构建教育体系,拓展课内外教育阵地,将就业教育和就业指导全面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开展形式多样的就业教育系列活动,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就业观和择业观。强化资源保障,学校畅通校园招聘主渠道,积极推进“书记校长访企扩岗”,与重点用人单位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同时搭建人才输送平台,打造“时代先锋大讲堂”、“龙行动”、“嘉陵之子”等活动,提升就业质量。强化服务保障,学校推进就业服务智能化,推出网上“云服务”,通过就业网、* * *微信官方账号等平台全天候、分类推送就业信息,每年发布招聘信息近万条;推进帮扶措施全覆盖,按行业、地区建立不同的就业群体,有针对性地提供就业援助;对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建立“就业加油站”服务平台,提供“持续就业服务”...

多年来,重庆大学毕业生去向执行情况总体平稳,越来越多的毕业生从事国家重点领域、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国际组织等领域工作。为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做贡献,已经成为各大专业学生就业选择的主旋律。

完善的就业保障机制打通了专业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的“最后一公里”,帮助学生在实习和就业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来源:重庆大学* * *微信官方账号

编辑:孙浩杰


标签: 状元   重庆   文理

生活百科 饮食百科 健康养生 美容减肥 自然百科 科普大全 文化常识
Copyright 百科网 备案号:冀ICP备2022029337号-3本站图文信息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大家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