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普大全

傣族舞蹈孔雀

科普大全 2023-09-08 23:47:02
许多朋友不知道傣族舞蹈孔雀,并且对此很疑惑,那么今天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一定可以帮助到你。

傣族舞蹈孔雀

傣族舞蹈孔雀

傣族舞蹈孔雀、傣族孔雀舞是我国傣族民间舞蹈中最著名的传统表演舞蹈,分布在云南省德宏自治州瑞丽等地。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傣族舞蹈孔雀。过来看一看。

  傣族舞蹈孔雀1

一、孔雀舞的起源

孔雀舞,傣语叫“突罗勇”,意为孔雀跳跃。这是傣族最流行的舞蹈。早期是盛大节日和“作钟摆”(佛事会修功德)在广场上的道具舞。它所包含的文化信息表明,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的模仿和崇拜。

关于孔雀舞的起源有很多说法。但主要和神话传说、宗教信仰、生态环境有关。

早在1000多年前,傣族人民就有许多关于孔雀舞的传说。一种说法是,在古老的森林里住着一群美丽的孔雀。有一天,来了两个恶魔,想霸占孔雀,做森林之王。聪明的孔雀把魔鬼引到沼泽淹死了。从此,森林里的动物过上了平静安宁的生活。有一种说法是:很久以前,傣族首领赵看到孔雀跳舞很美,有水果落水的声音和鱼吃水的声音,于是他就用鼓、锣、钹模仿这些声音,模仿孔雀优美的体态,跳起了孔雀舞。还有一种说法是:在“摇摆帕拉”的宗教节日庆典中,孔雀要向佛陀进贡,但佛陀被人群包围,孔雀无法靠近,于是在人群外翩翩起舞,向佛陀展开一幅美丽的羽毛屏风。人们被孔雀的舞蹈所吸引,纷纷闪开。孔雀把自己美丽的羽毛献给了佛陀。孔雀舞就是流传至今的孔雀舞。

在这些传说中,大多数人认同最后一种,也就是说,孔雀舞与佛教有着必然的联系,这与傣族的宗教信仰密不可分。早在一个世纪前,小乘佛教就传入中国傣族地区,对傣族人民的思想文化和艺术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包括舞蹈。由于小乘佛教追求超凡脱俗的智慧和空灵的境界,与孔雀静态的儒雅温顺和动态的美丽灵动不谋而合,加深了信仰小乘佛教的傣族人对孔雀和孔雀舞的喜爱。

第二,孔雀舞的发展

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舞蹈作为一种文化形式也不例外。孔雀舞从产生到现在,近千年来一直是民间的广场艺术。它用于庆祝盛大的民间节日和崇高的佛教仪式的牺牲,是一种宗教仪式舞蹈。

在传统的孔雀舞中,过去男子头戴金盔、面具、带撑架的孔雀翅膀,用象脚鼓、锣、钹等乐器跳舞。舞蹈有严格的程序,包括丰富多样的有寓意的手形和跳跃、转身等各种舞蹈。以优美的“三弯”造型,塑造了“林中偷窥”、“林中漫步”、“泉中饮水”、“追逐嬉戏”等孔雀风度和自然情境。孔雀舞,雄性倾向于刚健挺拔。由于他流畅的舞蹈和模仿孔雀的优美造型,人们忽略了表演者的性别,但这仍然不能掩盖他缺乏女性美。

现代孔雀舞创始人毛翔最早将仪式和表演融入孔雀舞,打破了传统孔雀舞民间广场文化的局限,使其进入公共舞台艺术的行列,还开创了孔雀舞男女合演模式,刚健与柔美相结合,艺术性大大提高。毛象沿袭了三弯造型,但更多地模仿自然,创造了写意孔雀舞,并融入了民间舞蹈的多种表演方式,使之成为一种流行的民族舞蹈艺术..

道美兰,毛象的得意女弟子,新一代孔雀舞传人,以其独特的艺术造诣成为六七十年代人们心中的孔雀公主。她开创了女子孔雀舞的新时代,女子扮演孔雀,以突出四肢的柔软、自由和舒展,突出孔雀的迷人特征。道美兰的代表作《金孔雀》,在继承传统孔雀舞的基础上,吸收了其他民族舞蹈的营养,赋予了孔雀舞高雅、传神的特质,使其具有更高的审美风格、文化内涵和艺术表现力。她以灵动的眼神和丰富的面部表情,完美地刻画了孔雀的身体特征和傣族人民美丽的心灵,从而打破了早期孔雀舞中许多程式化的表演,更加注重作品的精神内涵。

如果说毛象的孔雀舞主要是对传统孔雀舞的继承,道美兰的孔雀舞是在传统基础上的提炼和创造,那么杨丽萍的孔雀舞则是在保留其精神实质和文化内涵的前提下进行继承和创新。杨丽萍的《麻雀精神》从艺术的生命价值中找到了人性的根源,使之达到了精神本质的升华和艺术的涅槃,成为当代民族舞蹈的典范。“麻雀精神”的灵感来源于傣族文化和她对古老图腾文化的当代诠释。舞者通过孔雀的造型传达自己对生活的理解。

在傣族传统舞蹈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创新,主要是用手指模仿孔雀头部的形状,用腕、臂、肩、腿表现孔雀飞翔、旋转、觅食、栖息等动作特征,将孔雀的灵性发挥到了极致,体现了灵动、和谐、吉祥的艺术意蕴。她为傣族宝贵的舞蹈遗产和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做出了巨大贡献。

海德格尔曾说:“心灵越自由,就越能享受美好。”正是自由的思想造就了杨丽萍。她的作品与传统孔雀舞的区别在于,她的目的不是表现具体的人物或典型的形象,而是用灵动的肢体塑造文化形态,宣泄她火热的激情和豪放的民族精神。

从第一代孔雀舞之王毛翔,到第一位孔雀公主道美兰,孔雀舞经历了两次飞跃,从再现雄孔雀的雄壮阳刚之美,到展现雌孔雀的傲娇温婉之美。如果说毛象的孔雀舞停留在原始的娱神娱人的层面,那么道美兰的孔雀舞经过提炼已经发展成为一门舞台艺术。杨丽萍的《孔雀舞》是在前两次的基础上的第三次飞跃,她在继承傣族舞蹈之美的基础上做了更高层次的创新和回归。

孔雀舞是中国民族舞蹈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历史悠久,发展过程漫长。介绍了孔雀舞的起源以及由毛翔、道美兰、杨丽萍组成的孔雀舞传承三部曲。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你理解孔雀舞的文化内涵,帮助你更好地欣赏它。

  傣族舞蹈孔雀2

傣族孔雀舞的起源是什么?

傣族孔雀舞是中国傣族民间舞蹈中最著名的传统表演舞蹈,分布在云南省德宏州的瑞丽、泸西、西双版纳、孟定、梦达、景谷、沧源等傣族聚居区,其中以滇西瑞丽的孔雀舞(傣语“嘎洛雍”)最具代表性。相传一千多年前,傣族首领叫马模仿孔雀开屏的优美姿态,学习舞蹈。之后经过民间艺人加工,流传下来形成孔雀舞。孔雀舞在傣语中被称为“加洛雍”、“番洛雍”或“加兰洛”。

这是傣族最流行的舞蹈,流行于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很多傣族村寨都有擅长跳孔雀舞的人。由于民间艺人的精心创作,形成了各具特色、流派纷呈的孔雀舞。孔雀舞的内容多表现孔雀飞下山,在森林里漫步,在泉边饮水,追逐嬉戏。拖着翅膀,展开翅膀,抖抖翅膀,拿点水。推枝、歇枝、开屏、飞翔等等。

孔雀舞有跳跃、转身等多种手部动作和技巧。四肢和躯干的每一个关节都要屈曲再向下拉伸,全身均匀振动,形成优美的“三弯”舞蹈。孔雀舞的舞蹈词汇特别丰富,有“飞下山”、“林中偷窥”、“林中漫步”、“拍动翅膀”、“泼水”,惟妙惟肖地模拟了孔雀的神态。孔雀舞优雅的风格、细腻的情感表达和优美的舞姿是傣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它不仅在重要热闹的民族节日中单独表演,还经常融入群舞《嘎光》中。孔雀舞具有维护民族团结的意义,其代表性使其成为最具傣族文化认同的舞蹈。情感含蓄,舞蹈词汇丰富,舞蹈雕塑感十足。

舞蹈动作保持振动均匀的半蹲姿势,身体和手臂的每个关节都是弯曲的,形成独特的三弯舞蹈姿势,手形和手部动作较多。同样的舞蹈姿势和步法,不同的手形或手部动作,有不同的美感和意境。孔雀舞有严格的程序和要求,规范的位置图和步法,每个动作都配有相应的鼓语。由于气候和自然条件,傣族地区有许多孔雀。傣族有长期养孔雀的习惯。

傣族人认为孔雀美丽、善良、聪明,是吉祥的象征,对它怀有崇敬之情。傣族人民往往把孔雀作为民族精神的象征,通过跳孔雀舞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理想,歌颂美好的生活。新中国成立后,孔雀舞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高。

  傣族舞蹈孔雀3

帕凡舞

傣语称为“加洛雍”、“番洛雍”或“加兰洛”。它是中国傣族民间舞蹈中最著名的传统表演舞蹈。分布在云南省德宏州的瑞丽、泸西、西双版纳、孟定、梦达、景谷、沧源等傣族聚居区,其中以滇西瑞丽的孔雀舞(傣语“嘎罗勇”)最具代表性。富饶美丽的傣族乡被誉为“孔雀之乡”。过去,每当黎明或夕阳斜照时,孔雀都会以迷人的姿态翩翩起舞。因此,孔雀在傣族人心中是吉祥、幸福、美丽和善良的象征。节日期间,傣族人民聚集在一起观看孔雀舞和民间艺术家根据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和佛教故事表演的孔雀舞。例如,根据童话《魔鬼与孔雀》改编的孔雀舞在民间广为流传。舞蹈表现了魔鬼想霸占孔雀做妻子,长着人面鸟身的孔雀挣扎着抖动着美丽的羽毛。绚丽灿烂的光芒让魔鬼兄弟失明,孔雀获胜。

起源

傣族中有许多关于孔雀舞起源的动人传说。其中一个是这样的:相传很久以前,傣族的首领叫马苏,带领四千人去求幸福。到了“少来少梦”的时候,他们听到了水果落水的声音和鱼吃水的声音,看到了孔雀伴随着这美妙的声音翩翩起舞。当他们回来时,他们模仿这些声音和孔雀的动作。伴随着鼓和钹,孔雀舞翩翩起舞。在缅甸寺庙的一些古代壁画和雕塑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栩栩如生的人面鸟孔雀形象,非常类似于戴着尖顶头盔、戴着面具、穿着孔雀服的孔雀舞。明代《南诏野史》中也有关于孔雀舞的记载:“出嫁时,带着长幼,把芦笙当孔雀舞……”,可见孔雀舞历史悠久。

行为

孔雀舞通常由一个人、两个或三个人表演。每当舞者跳得开心,大家都欢呼“我-我”“水-水”,气氛十分热烈。孔雀舞有相对固定的表演节目,多模仿孔雀飞出巢外,灵敏地观察,安详地漫步,寻水,饮水,戏水,洗澡,拍动翅膀,晒翅膀,展翅,自由快乐地飞翔等。

孔雀舞的动作极其丰富。最常见的手势有手掌手势、孔雀手势(拇指略向内扣,食指向后屈,其余三指像扇子一样倾斜)和眼睛手势(食指和拇指略靠拢,其余三指像扇子一样倾斜)。有踏步、“起起伏伏”(力量腿由脚跟带动踢向臀部,然后全脚着地,主腿相应弯曲伸展)。

傣族孔雀舞的动作有严格的程序和要求:每一个动作前有一个开始形式,结束后有一个结束形式;有固定的步法、位置图和固定的动作组合;每个动作组合都伴随着一个固定的鼓。孔雀舞的舞蹈词汇特别丰富,有“飞下山”、“林中偷窥”、“林中漫步”、“拍动翅膀”、“泼水”,惟妙惟肖地模拟了孔雀的神态。

傣族孔雀舞风格轻盈细腻,情感表达细腻,舞姿优美,是傣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它不仅在重要热闹的民族节日中单独表演,还经常融入群舞《嘎光》中。孔雀舞具有维护傣族团结的意义,其代表性使其成为最具傣族民族文化认同的舞蹈。

风格

从舞蹈的风格来说,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类:第一类是雄性孔雀舞。跳这种舞的人比较多。膝盖起伏坚定坚韧。舞蹈具有明显的“三弯”特征。二是女孔雀舞。在民间,多由男性表演。膝盖起伏灵活缓慢,舞姿优美,动作细腻,常拱起胸肩,体现其含蓄妩媚的形态,鼓点轻盈缓慢。三是小孔雀舞。经常用快速的小颤和短步保持半蹲状态,小腿灵活轻盈,经常用连续的小耸肩,鼓快而轻。

象脚鼓舞

傣语称为“广佳”或“番光”(傣语称鼓为“光”,舞为“贾”)。“广佳”是傣族地区最流行的男性舞蹈。每当播种幼苗和收获季节结束时,就会表演象脚鼓来庆祝。象脚鼓不仅是民间舞蹈的道具,也是伴奏其他舞蹈的主要乐器。傣族娱乐,跳舞必有鼓,有鼓必有舞。只有在象脚鼓的伴奏下,舞蹈才能丰富多彩,酣畅淋漓。

起源

关于象脚鼓及其舞蹈有许多民间传说。据说古代有一对夫妻,下班后在泳池边小睡。突然,风把成熟的芒果从树上吹到水里,发出“砰砰”的声音,给他们带来了欢乐。回家后,他们按照大象的脚把树挖空,盖上牛皮做鼓。匆忙中,他们背着鼓跳舞,很快象脚鼓舞就流传开来。他补充道:很久以前,两个驯养大象的年轻人根据大象的脚制作了象脚鼓。《明史·白衣传》中也有“大小皮鼓用手压”的记载。

行为

表演时,舞者左肩扛一面象脚鼓,鼓面向前,鼓尾朝下,右手击鼓,左手配合。一般用拳头、手掌、手指敲打鼓面,有时用肘、膝、踵、趾。象脚鼓舞雄浑粗犷。膝盖的起伏与击鼓动作紧密配合。当用手击鼓时,膝盖是弯曲的。当你举手时,你的膝盖会站直。舞步非常丰富,有“前蹲”、“后蹲”、“全步蹲”、“八字蹲”等动作,也有以一条腿为主力,另一条腿做悠腿、抬腿、踢脚等姿势的动作,还有吸腿、踢腿、弹跳腿、跨腿跳跃等动作。


标签: 孔雀   舞蹈   傣族

生活百科 饮食百科 健康养生 美容减肥 自然百科 科普大全 文化常识
Copyright 百科网 备案号:冀ICP备2022029337号-3本站图文信息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大家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