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普大全

师夷长技以制夷什么意思?这句话是谁提出来的?

科普大全 2023-08-22 20:09:01
大家在生活的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师夷长技以制夷什么意思?这句话是谁提出来的?,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分享关于的文章,希望在这篇文章中你能了解到相关内容。

师夷长技以制夷什么意思?这句话是谁提出来的?

师夷长技以制夷是魏源提出的一种学习思想,意思是向西方学习他们的先进技术,然后用它来抵御他们的侵略。这里的“夷”是外国人的意思,但为什么要用“夷”来形容外国人呢?“夷”在古代有很多含义,包括太平、杀戮、姓氏。旧时代也将被用来指东方人和外国人。但如果用来形容外国人,又会被用作贬义词。“易”是如何完成这种转变的?

晚清有句名言,叫“师夷长技以制夷”。彝族,最早是指中国以外的其他部落。在清朝,“夷”字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对外国人。伊其实是个贬义词,意思是野蛮、不文明,歧视的意思很明显。外国人对中国人这样称呼自己非常不满,所以多次抗议,甚至动用武力。中国人民抵抗侵略,外国人抵抗歧视。一部“夷”字史,就是半部洋人抗战史。

为什么一部“夷”字史是半部抗战史,而不是全部?因为,中国人第一次用这个词的时候,外国人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歧视性的词。易在外国人眼中是“陌生人”或“外国人”的意思。但是,老外渐渐发现,好像不是这个意思。这里面总是有歧视,更像是“巴巴拉因”。第一个觉醒的人是英国人,但中国人叫他们“野蛮人”近200年。

1832年,东印度公司驻广州的高级职员胡夏弥来到上海,给苏松泰和吴启泰写信,要求通商。吴启泰非常讨厌外国人提问。他把外国人的船称为“外国船”。胡虾米抗议“易”字。吴启泰用“伊”字很多年了,还是第一次遇到挑剔的人。他解释说,中国长期以来被称为“东方外星人”,不存在歧视。胡虾米说我们大英帝国在西方,怎么用“东夷”?再者,你苏东坡先生早就说过“夷狄不能为中国所治,如禽兽也”。你原本以为“易”是动物,这是绝对的歧视。英国人那么认真,那么博学,吴启泰害怕了,马上改名为“英国商人”。

1833年,德国传教士郭创办了《中西考试月报》。这本杂志的主要任务是启蒙中国人,希望改变中国人傲慢无知的现状。此时,郭已在中国生活和工作了十多年,精通中文。他对中国人用“夷”字贬低外国人非常敏感,他决心改变这种歧视中国人的观念。他在杂志上写了许多文章来反驳外国人是“外国人”的说法。

例如,他引用中国汉代大儒杨雄的话说:“天下有三门:因色入禽门;出于礼貌,我进了门;由于他独特的智慧,他进入了圣门。”在他看来,西方人和那些知礼行义的人一样,是要进门的,所以不能叫野蛮人,也不能叫“洋人”。为此,郭还提出了一个建议,希望用“远客”一词代替“易”。中国人自古就有“怀柔是远客”的说法,“客”对应“主”。郭的另一个建议是直接用特定的国家名称来称呼,如英国和德国。不管别人是否使用“远方的客人”这个词,郭无论如何一直坚持使用它。

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军总司令伊律多次与清朝官员通信,也对“伊”提出抗议。他指出,在中国的官方文件中,西方人常常被称为“外国人”,这是英国人无法接受的。特别是中英之间的书信往来也大量使用“易”字,不能体现平等。

其实在当时双方的交往中,远远不止一个“易”字。而在中国这边,大量的词语和表述都是居高临下的,比如“天君临国,抚控四方”,“四海迎客”。英国人很不高兴。显然,我们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文明国家。到了中国怎么才能成为“野蛮人”?中国坚持用“易”字的原因很简单。只有中国是天国的国家,是中央政府。其他国家,无论大小远近,都是中国的附庸国,需要向中国进贡。

即使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中国仍然广泛使用“夷”字。1842年,魏源写了一部名著《海洋地图集》。魏源提出了“以夷制夷”、“师夷制夷”的观点。虽然承认外国人比中国先进很多,也知道应该向外国人学习,但还是被称为“外国人”。可见此时的中国还是不满的,还是有一种轻视和贬损的心理。

外国人抗议“夷”字的本质原因是追求国家与民族之间的平等。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提出在北京派驻使节。这在当时已经是国际惯例了。但清廷大为惊恐,害怕外国人趁机刺探故宫的动静。而且,外国人怎么能住在中国的首都呢?不符合中国的祖制。

外国人的反抗终于在1858年有了转机。6月,在中英天津条约谈判中,英国全权公使蒲丁茶试图避免中方再次使用“易”字。《天津条约》签订时,英方坚持条约中应包括“外国人”一词,中国无奈同意。条约第51条写道:“此后,各种官方文件,无论是北京以外的,还是描述英国官员和人民的,都不得提及外国文字。”

迄今为止,西方人赢得了反对“易”字的斗争。然而,“易”字在中国并没有被完全禁止。虽然“一”字在公开文件中已不再使用,但在许多私人场合和民间仍广泛使用。甚至有些官员,偶尔忘了这个规矩,还是会用“一”字称呼外国人。上海某道家平台就犯过这种错误。被敏感的英国人发现后,他不得不向外国人道歉。

事实上,“一”字的广泛使用不仅指西方人,也贬损东方国家的日本人。为此,日本人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甲午战争前后,日本在各种中国文献中常被称为“岛外人”。战前日本虽然有意见,但不敢抗议。战后日本赢了,硬气了很多。日本驻华大使林东就此事致信中国总理衙门,要求中国禁止对日本人使用“岛民”一词。中方开始采取拖延和敷衍的态度,引起了日方的不满。日本向清廷施压,要求光绪皇帝出面,颁布禁止贬损日本人的法令。光绪没有办法,只能这样做。堂堂一个皇帝,竟然为了这件事情,特意下了圣旨。从此,“易”字在中国的官方文件中彻底消失。

“易”字仅在清朝就用了200多年。这二百多年是一部贬损外国人的历史。“易”这个词代表了中国人的文化优越感,但它暴露了他们自己的傲慢和无知。中国为“易”字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标签:

生活百科 饮食百科 健康养生 美容减肥 自然百科 科普大全 文化常识
Copyright 百科网 备案号:冀ICP备2022029337号-3本站图文信息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大家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