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普大全

冬枣的营养功效与作用,冬枣有什么功效与作用

科普大全 2023-08-02 18:04:01
冬枣的营养功效与作用这是最近困扰很多网友的一个问题吧,大家都不知道如果解决,相信大家看完这篇心中会有答案的,边看边学,让我们一起看一下吧。

冬枣的营养功效与作用,冬枣有什么功效与作用

今天买了一盒冬枣,咬了一口。我不敢相信我的感觉。它又脆又甜。吃了一个,又给老公尝了一个。这是真的。又到了冬枣成熟上市的季节。我知道这个冬枣不是糖精做的。。。

说起冬枣的营养价值,它是女生最爱的维生素之一:最好的维生素C,每100g冬枣含维生素243mg,约为苹果的60倍(嗯,苹果维生素C不多),柠檬的10倍,猕猴桃的4倍。说它是水果中的维生素C之王一点都不为过!

除了维生素C,冬枣中的膳食纤维和叶酸含量也很出众~

冬枣脆甜,富含VC。能硬吃吗?

看情况!

冬枣的含糖量在25%~38%左右。一方面,这个含糖量说明热量高。想控制体重的朋友要悠着点~一般来说冬枣的热量可以达到105大卡/100g(大米是116大卡/100g)。还有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血糖控制不稳定的。如果你想吃,就尝一尝...

猜一猜,100g有几个冬枣?

我特意称了一下,就是看起来6-7中等大小。

作者简介:陈

南方医科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硕士;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

广东省医学微量元素学会理事;王兴国营养特训班5名学生。

在健康管理行业做了7年营养师…还在大健康行业折腾!

冬枣有什么作用?

冬枣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吃的一种水果,是枣树的另一个品种。它种植在山东沾化。你知道吃冬枣对我们的健康也有好处吗?虽然很小,但是作用很大。

具有解酒功效。

富含果糖和维生素C,是冬枣帮助解酒的秘诀。果糖和维生素C被认为是解酒的良药,冬枣中的一些涩味成分可以分解酒精,帮助人们从酒中清醒过来。

具有排毒护肝的功效:你知道冬枣含有丰富的糖分、维生素C和环磷酸腺苷,可以减少各种化学物质对肝脏的损害,促进肝脏蛋白质的合成吗?

临床上冬枣还可以作为慢性肝炎和早期肝硬化的辅助治疗。可以说冬枣的作用真的不小。

防治心血管疾病:冬枣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P,还含有维生素A、维生素E、钾、钠、铁、铜等多种微量元素,对维持血管壁弹性、抗动脉粥样硬化十分有益。

此外,冬枣对缓解高血压也很有用。

能调节免疫系统:现代科学家还发现冬枣能调节免疫系统,能增强心肌收缩力,保护冠状动脉,降低胆固醇,抑制癌细胞增殖。

所以冬枣和很多食物一样,不仅对我们的健康有很多好的作用,而且味道鲜美,酥脆,鲜嫩多汁,所以我们平时可以多吃冬枣。

同时,南方种植冬枣的规模越来越大,技术也越来越成熟。特别是夏树让教授在南方提出的“一年生以上鲜枣栽培新技术”非常成功。农业引擎也已授权独家开设专栏,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学习。

农业引擎助力乡村振兴战略!Via宜丰

& gt& gt& gt继续为三农撰写20万字以上的原创回答——【农业引擎agrisky】欢迎关注互动;如果您对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农村地区创业项目、农业农村发展规划、休闲农庄建设与运营有任何疑问,可以在下面给我留言或评论。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谷谷是满仓,果实飘香。红彤彤的苹果清脆多汁,黄澄澄的橙子酸甜可口,一串串葡萄像紫色的水晶,饱满滋润,而低调的冬枣没有华丽的外表,完全被内涵俘获。

由于先进的种植和保鲜技术,人们在冬天可以吃到西瓜、甜橙和哈密瓜,但冬枣只有在这个季节更甜。100克冬枣有125千卡热量,几乎全部来自碳水化合物(30.5克),少量蛋白质,几乎没有脂肪;冬枣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胡萝卜素、钙、磷、钾等矿物质。冬枣突出的营养价值是超高的维生素C和钾含量。如果说猕猴桃是VC之王(62mg/100g),那么冬枣就是VC的王中王(243mg/100g),是猕猴桃的4倍。每天吃50克(1-2粒)就能满足成年人全天VC的需求。此外,冬枣的膳食纤维含量为1.9 g /100 g,饱腹感很强,可以帮助减肥的人控制能量摄入。冬枣脂肪、钠(1.2mg/100g)、钾(375mg/100g)含量低,非常适合高血压、血脂异常的朋友作为日常水果食用。

冬枣什么都好,需要适量。据我个人测试,三个个头稍大的冬枣,大概有100克,也就是125千卡的热量。喜欢吃冬枣的蘑菇,一天吃3-6个,不宜多吃。

文/王

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首都健康营养与食品学会理事,中国营养学会会员,悟空签约问答。

传播营养相关科普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倡导全民自我保健。

更多健康问题,请关注头条号:营养师王。

(图片来自网络,所以谢谢!)


标签: 作用   功效   营养

生活百科 饮食百科 健康养生 美容减肥 自然百科 科普大全 文化常识
Copyright 百科网 备案号:冀ICP备2022029337号-3本站图文信息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大家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