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普大全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小学阶段怎样培养学生数感)

科普大全 2023-09-25 21:53:01
许多朋友不知道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小学阶段怎样培养学生数感)怎么办,对此很疑惑,那么今天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一定可以帮助到你。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小学阶段怎样培养学生数感)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小学阶段怎样培养学生数感)

数学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要让学生“体验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字和符号意识,发展抽象思维”。新课标首次明确提出将“数感”作为数学学习的内容,并将其置于六大核心概念之首,充分说明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建立数感是新课标强调和高度重视的问题。那么,什么是数感呢?数感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对时间的计数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意识,是对“数”的敏锐、准确、丰富的感知和理解。

如何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感?下面说一些关于数感建立的小想法:

一、创设情境,在真实情境中体验数字感。

适应学生心理需求的良好教学情境,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大面积参与,使抽象的数学具体化,放松紧张的情绪,实现数字的“若隐若现”感。因此,数学教学要让学生在真实情境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中体验和理解数学,从具体问题到抽象概念,再运用到真实情境中。

比如,当学生知道“0”后,受到启发,说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哪里见过“0”,热情高涨:“我在体育比赛的成绩上见过”;“在温度计上看到的”;“* *上有0”;“我的尺子上有一个0”...使学生直观地理解“0”,甚至明白0除了表示不,还可以表示温度计上的分界点;在标尺上标明起点;这样,通过引导学生感知和体验周围事物的具体数字,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字意义的理解,为建立数字感奠定基础。可见,情境教学是培养学生数感的基础。如果我们很好地利用和创造情境来体验和感受数学的现实意义,学生不仅能够更容易地建构自己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还能获得丰富的表征和有生命力的数学知识,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从而使他们的数感得以萌发。

二,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1.在数的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引导学生接触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运算、解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字的意义,认识数字在表达和交流中的作用,从而初步建立数字意识。”对数的概念的实际体验和理解与数感密切相关。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本身的逻辑顺序,让学生在理解数的过程中接触和体验更多的相关情境和事例,在现实背景中感受和体验,这将使学生更具体、更深刻地掌握数的概念,树立数感。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摄取生活材料,让学生感知数字。

小学生的生活体验中充满了与数字相关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字感就是让学生用数量意义感知周围的世界。因此,在认识数字的过程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根据所学数字的内容去寻找数字、观察数字、感知数字,让他们每天都觉得数字近在咫尺,离不开数字。比如教数学的时候,开了一个“每天和数学交朋友”的辩论赛,有同学大言不惭:“要看你早上按表几点起床;打* * *要看* * *号;进教室要看楼层和班级...每天不跟数字打交道,我们做不到。”

(2)开拓思维空间。比如,在学习完厘米和米的知识后,我把学生带出教室,让学生一起配合,结合实际估算,用一根5米长的绳子测量校园内某处的长度,进一步加深对米等长度单位的理解。后来我随机设计了一个操作活动,让学生用绳子做围栏围起一块地,进行“看哪组围得多”的操作活动。同学们创造性地想出了多种圈地方式,有的是操场长方形,有的是一面墙围着,有的是两面墙围着...学生们通过相互比较最终选定了操作方法。这样,学生在学校和中学就可以玩了,让原本枯燥的单元概念教学变得“生动”起来,学生更喜欢数学,更好地应用数学,数感得到进一步发展。

2.在数的运算教学中培养数的意识。

《新课标》提出:“要重视口算,加强估算,倡导算法多样化;应减少简单的技能训练,避免复杂的计算和程式化的叙述。”结合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算法,可以增强对运算实际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感。比如在教“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的时候,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开放题:“有21个学生游园,每艘船最多可以坐5个人。你至少需要租多少艘船?坐船最合理的方式是什么?”通过计算21 ÷ 5 = 4...1,学生在这个实际问题中认识到商4和余数1是什么意思,得出需要五只船的结论,但这只是一个解。有同学通过分析得出结论,三条船上也可以各带五个人,另外两条船上各留三个人;或者一条船五个人,另外两条船各三个人;或者五个人一条船,四个人一条船等等。在探索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真正理解了计算的意义以及如何利用计算的结果。

3.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概括的、逻辑的。只有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际背景,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口试、动脑等方式参与学习。,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感受数学知识,建立数感。

例如,在讲授“千克的初步认识”时,设计以下操作活动:

(1)称重:学生称苹果(1kg)、盐(500g,2袋)、洗衣粉(250,4袋)。

(2)数数:同学们,每公斤盐有几袋?1公斤洗衣粉有几袋?一公斤有多少苹果?

(3)称重:学生用手称出1 kg的货物,然后在小组内交换货物,闭上眼睛意识到1 kg有多重。

(4)找出来:老师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三个形状相同、重量不同的盒子,并要求学生不要用秤称,让学生用手找出重量为1公斤的盒子。

通过一系列的操作活动,学生们“触摸”到了数学的知识,体验到了“1kg”的实际重量,获得了亲身体验,感受到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通过感受苹果的重量,认识到了1kg的重量,从而用这种直接的体验来衡量其他物品的重量,培养了学生的兴趣,为以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基础。

第三,在作业中再次贯穿数字的意义

在数学作业的布置上,要尽可能增加动手操作的部分,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数学的乐趣,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对生活的热爱。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邀请家长参加,增进家庭成员的感情。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有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数感,就是让学生感知周围世界的数量意义。数感的形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很长的时间在生活中逐步培养和积累。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充分挖掘学生的生活资源,把抽象的数学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和探索,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理解身边的事物,用数学的语言去表达和交流。由此可以提高学生对对数的敏感度,形成良好的对数直觉,从而启发学生的数感。


标签: 学生   培养   怎样   阶段   小学

生活百科 饮食百科 健康养生 美容减肥 自然百科 科普大全 文化常识
Copyright 百科网 备案号:冀ICP备2022029337号-3本站图文信息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大家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统计代码